《兒童發展心理學》中說道: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了先天基因,后天塑造行為的環境影響非常重要。
這些影響里,有生物性的,也有社會性的。
其中社會性的影響,在孩子成年前,更傾向于父母從小對孩子的行為塑造。
而不同年齡段,孩子心理特點不同。
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的心理特征,
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養,就顯得十分重要。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讓孩子自律是本事。
1、做父母是有期限的
孩子在父母能管教的年齡,不重視孩子的教育,
等教育的保質期已經過了,在去糾正孩子就很難了。
2、自律不是逼出來的,是養出來的
年幼時,孩子容易受外在動機驅使,越長大越容易受內在動機的影響。
孩子養成好習慣后,從這些習慣中收獲到孩子的結果,
才能加深內在的動力,進而形成自驅力,自動自律。
3、管住嘴,忍住包辦和催促,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
孩子始終需要建立屬于自己的勝任感,這是自律的關鍵。
4、管住嘴,少嘮叨,多在習慣培養上下功夫
讓孩子體驗做事“快”的好處,贏得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盡量不在書桌上放玩具和零食等易分心的東西。
5、管住嘴,不去責怪孩子
小孩子作業做不好,可能是能力問題,一切都來得及。
6、父母的愛與支持,是孩子自律的真正起點。
小學各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
一年級
心理特征:
孩子剛剛進入小學,對小學生活既感到新鮮,又有些不習慣,好奇、好動、喜歡模仿。
教育方法:
以適應和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學會愉快地學習。家長可以從如何安排時間入手,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二年級
心理特征:
此階段是小學生培養自信心的關鍵期,但是情緒容易不穩定,且自控力不強。
教育方法:
家長要對其不良行為及時糾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要多鼓勵肯定孩子,隨時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
學習上還要注重習慣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把握。
三年級
心理特征:
此階段是孩子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期,
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變得內控、深刻、自覺,
但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情緒控制能力還是有限。
教育方法:
由于孩子交往范圍擴大,各種困擾也隨之而來,開始產生不安情緒。
家長需要細心陪伴和耐心引導,
及時糾正孩子馬虎大意,做作業磨蹭等不良習慣。
四年級
心理特征:
10—11歲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孩子的學習從被動向主動轉變,
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
經常會遇到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教育方法:
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孩子演算、書寫、檢查的習慣。
通過正確的教育,可以激發孩子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
五年級
心理特征:
競爭意識增強,對學習優秀的同學開始產生敬佩之情。
獨立能力增強,喜歡自發組成小團體。不輕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漸增強。
教育方法:
幫助孩子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
接觸社會對孩子保持主動學習的態度,迎接更復雜的挑戰有積極作用。
六年級
心理特征:
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識逐漸強烈,
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到其他事物,
有時還會對老師、家長的干涉進行反抗抵制,
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和人生觀。
教育方法:
家長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在關注學習的同時,
還需讓孩子有健康的心理發展。
逐步為小升初做準備,對心儀學校的考試范圍和特點多做了解。
文:丁仕祥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