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痛,剛開始還好,一年犯一兩次,現在一直痛。
五十多歲了,膝蓋痛,走平路還好,上下樓梯痛。
膝蓋痛,不能蹲下。
相信很多膝蓋痛的朋友,都有類似的特點。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膝蓋痛該怎么辦、如何預防。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我出問題了,快找找原因,想想辦法」。疼痛往往只是表象,要想不痛首先得找到原因,有的放矢。
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的膝蓋疼痛,沒有其他不舒服、疼痛也不重的話,可以嘗試下面的辦法:
1. 休息
運動、負重會加重疼痛。盡量減少運動,特別是爬樓梯、爬山等加重膝蓋負荷的運動。
2. 冷敷膝蓋
冷敷可以減輕疼痛。冷敷可以使用冰袋、冰凍礦泉水。冷敷時應用毛巾包著冰袋,避免溫度過低造成凍傷。
3. 服用止痛藥
布洛芬等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如果身體健康,沒有胃潰瘍、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話,可以按照說明書服用一些止痛藥。用止痛藥前,能問問醫生當然是最好的。
4. 抬高膝蓋的位置
如果膝蓋疼痛同時伴有水腫的話,可以抬高膝蓋的位置減輕水腫。睡覺時可以在膝蓋下墊個枕頭。
5. 這些情況盡早去醫院
膝蓋疼痛的原因很多,當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時,應盡早去看骨科醫生,明確疼痛的原因:
2. 膝關節無法承重、無法站立或影響行走;
3. 膝蓋疼痛很嚴重,無法忍受;
4. 膝關節出現畸形、無法彎曲;
5. 全身發熱或膝關節局部紅腫、發紫;
6. 自行處理 3 天后,疼痛無法緩解甚至加重。
膝蓋痛的原因常包括,骨關節炎、骨腫瘤、骨折、韌帶撕裂等。
1. 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常發生于中老年人,是關節的退行性病變,就像機器用久了零件磨損一樣。
正常的膝關節,在骨頭之間有軟骨保護,當軟骨被磨壞了,走路時就是骨頭磨骨頭,從而出現疼痛、行動不便等。很多患病的人,還會出現蹲下困難、久坐后起身時關節僵硬等。
早期的骨關節炎,可以保守治療。注意保護膝關節,避免劇烈運動、負重活動,比如反復蹲起、爬樓梯、提重物等。如果膝蓋疼痛比較明顯的,可以口服止痛藥、在關節腔內注射藥物等。
晚期骨關節炎,保守治療效果往往很差了,此時就可能需要膝關節置換手術了。
2. 骨折、韌帶撕裂
骨折、韌帶撕裂多發生于運動創傷、外傷后。因此,外傷后出現的膝蓋疼痛,一定不能忘了骨折、韌帶撕裂,要及時去醫院。
3. 其他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原因,骨腫瘤、感染等多種疾病也會出現膝關節疼痛。
1. 控制體重
肥胖會加重膝關節的負擔,加速膝關節軟骨的磨損。肥胖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控制體重,別太胖。
2. 運動要講究方法
盡量選擇對膝關節損傷小的運動,如游泳,而不是爬山。
對于喜歡跑步的朋友,注意選擇大小合適、帶緩沖墊的運動鞋,這樣能減少運動對膝關節造成的沖擊。同時,盡量選擇柔軟的地面,比如塑膠跑道,避開水泥路面。
存在平足、足部畸形的,應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特殊的運動鞋。
3. 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對于早期骨關節炎的朋友,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對減輕癥狀、緩解病情也是有用的。
平躺在床上練習抬腿:伸直腿,勾住腳,將一條腿抬高到 45°~60° 左右(腳離床面 40~50 厘米左右),堅持 10~15 秒后再放下。兩腿交替進行,每次做 3~4 個。每天早晚都做幾次,以此加強關節肌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