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告誡:“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當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意思是說,吃東西如果冷的熱的,生的熟的,寒的熱的,混在一起,這就是雜了,對胃腸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在強調飲食多樣化的今天,應該如何防止食物與腸胃相犯,規避由此帶來的健康問題呢?
專家告訴我們,每個人的腸胃不一樣,要了解自己的腸胃選擇適宜自己的食物。專家提醒,在端午期間,消化能力弱的人要少吃肉粽和小棗粽子。
胃氣上逆
人體的胃腸消化系統就是一條“傳送帶”,要保證它的順暢,才能不生病。食物在胃腸的運動是一條單行線,一個方向,都是從上面往下。中醫學講“胃主降”,“胃氣以降為順”,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胃氣上逆,可能會帶來惡心、嘔吐、反酸等癥狀,胃液反流灼傷食道和咽喉還會造成哮喘甚至食道癌,非常影響生活質量。
姜絲橘皮茶
其實我們的廚房里面就有一種食材具有降逆和胃的效果,就是姜。姜有干姜和生姜兩種,干姜守而不走,生姜走而不守。在淋雨受寒后喝的姜湯用的是生姜,而受寒后拉肚子喝的姜湯用的是干姜。陳皮具有苦而降下、降逆和胃、化痰止嘔的作用。
如果平常感覺到您的胃氣往下走動得不是太好,胃氣容易往上,有點惡心,有時候有噯氣,容易有腹脹感,針對這種情況,專家推薦了姜絲橘皮茶,姜絲、陳皮一天的用量是各6到9克,按照1:1的比例泡茶喝即可 。
烏賊骨(海螵蛸)粉
姜絲橘皮茶適合胃里有寒、胃氣上逆的人,如果反酸的情況比較嚴重,專家推薦每天服用烏賊骨(海螵蛸)粉。烏賊骨有很好的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用法:烏賊骨適量,粉碎成細粉,溫水吞服,每次1-2克,每日早晚1次。癥狀消失后停止服用。
姜粉三子茶
專家告訴我們,打嗝和打嗝也是有區別的。我們平時常說的打嗝,原來包括中醫所講的兩個概念:呃逆和噯氣。呃逆是膈神經受了刺激導致膈肌痙攣,一般會慢慢平復下來。而噯氣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胃氣上逆、消化不良,這就需要調理了。專家推薦了一杯姜粉三子茶,簡便有效。
用法:姜粉、蘇子、砂仁、萊菔子粉各0.3克—0.5克,加入200毫升開水沖泡攪勻,緩緩服下即可。
預防胃氣上逆
除此之外,專家還告訴我們一些有利于提前預防胃氣上逆的注意事項:每次不宜吃太多太快,少吃多餐,另外,要在感到口渴前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