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我們一起學健康~漲姿勢~
即使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但癌癥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的首要因素。面對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的癌癥,我們能做些什么?如何減少癌癥患發率,提高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2017年2月4日是第18個“世界癌癥日”,延續2016年國際抗癌聯盟(UICC)制定的主題“We can. I can.”(我們能,我能戰勝癌癥)。
《2016-2018年三年抗癌計劃》指出,抗癌路上,你可以做以下幾點:
① 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 及早發現,拯救生命;
③ 尋求支持;
④ 恢復工作;
⑤ 控制癌癥進程;
⑥ 愛,被愛。
《2016-2018年三年抗癌計劃》指出,普通公眾在幫助自己、家人及癌癥患者抗癌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 激發行動,采取行動;
② 預防癌癥;
③ 讓我的聲音被聽到;
④ 創建健康學校;
⑤ 創造健康工作場所;
⑥ 創建健康城市;
⑦ 支持他人工作;
⑧ 挑戰的看法;
⑨ 提高癌癥護理的可及性;
⑩ 改變政策;
建立一個高素質的員工隊伍;
建立癌癥控制的基金。
我國癌癥發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趨勢。其中,男性最常見的五種腫瘤分別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結直腸癌;女性最常見的五種腫瘤依次為乳腺癌、肺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
據2015中國癌癥統計報告顯示,中國新增癌癥病例429.2萬,死亡病例超過281.4萬,平均每天有近1.2萬人被確診患癌,7000多人因此死亡。其中,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占死亡病例的75%,男性一生中罹患侵襲性腫瘤的概率為42%,女性為38%。
2000—2011年中國癌癥統計圖
研究者指出,約60%的癌癥可以通過減少危險因素暴露及有效的臨床診治來加以預防和治療。且大多數早期癌通過手術可以根除,并長期存活(80-90%可治愈),如: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在91%以上,早期宮頸癌10年生存率可達94%,早期乳腺癌治愈率達95%以上,大腸癌息肉頂部癌變摘除治愈率96%以上。
在我國,最常見十大癌癥是:肺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甲狀腺癌、腦腫瘤、胰腺癌,肺癌高居榜首。
① 吸煙是導致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中國有超過3.15億的煙民,長期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高10-20倍,與吸煙者共同生活的女性,其肺癌發病率比正常人高6倍。
② 同時,環境污染、基因、飲食不健康、新房裝修等因素也是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因素。
咳嗽超過2周,用藥也沒有好轉的病人,可能預示肺癌。
我國的胃癌發病率約占全世界的40%,占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
① 長期或過量食用腌制、熏烤、高鹽食物,會破壞胃黏膜,導致慢性胃炎,增加胃癌風險;
② 幽門螺旋桿菌,是直接致癌因素,可能導致胃癌;
持續性的消化不良可能是食道、咽喉、胃部等發生癌癥的信號。
我國是肝癌大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占全球50%以上。熬夜、酗酒等不良習慣都會損傷肝臟健康。
① 脂肪肝,15年后可能發展為肝癌。過量攝入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脂肪會過度沉積形成脂肪肝,可能誘發慢性脂肪肝炎,肝臟纖維化甚至發展為肝癌。
② 酒精肝,3年后可能發展為肝癌。58%的肝癌都與酒精有關,每天規律飲用3杯啤酒,可以成為肝癌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每天每增加10g酒精,肝癌風險增加4%。
③生活中的黃曲霉菌,是一類致癌物,可能在1年內導致肝癌。廚房等溫暖(28-38°)、濕潤環境易滋生黃曲霉素,平時需做好大米、茶葉等食物的存儲工作。
結直腸癌多發生在40歲以后,且男女之比為2:1。
① 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飲食會形成不飽和膽固醇,增加直腸癌風險。
② 慢性炎癥刺激,增加直腸癌風險。有關資料統計,腸癌的病人中,患結腸炎的發病率比未患結腸炎的高8~10倍。
③ 直腸息肉是癌癥的前期病變,特別是家族性多發性腺瘤息肉病,發生癌變的可能性極大,平時需注重體檢。
食物從吞咽到達胃部,需要9秒的時間。長期的高溫飲食,會灼傷口腔、食管黏膜、胃黏膜,反復性燙傷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以至癌變。
我國的西南地區是火鍋圣地,也食道癌高發地區,達到了華南的10倍以上,需要重點關注。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高溫飲食(超過65℃)列為致癌名單,包括熱飲、飯食等。
胰腺癌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惡性程度極高,死亡率極高,預后極差,被稱作“癌王”。吸煙、肥胖與高糖高脂飲食是胰腺癌的危險因素。
40歲以上人群每年要定期做一次腹部彩超檢查,如:左上腹部突然深度疼痛,不想吃飯,要當心胰腺癌。
甲狀腺癌是近20年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實體惡性腫瘤,在2014年,甲狀腺癌已升至女性惡性腫瘤第3位。但小于1厘米的微小癌,80%左右都不會長大,也就是對人體健康沒有太大影響,不需要過度治療。
癌癥的發生,往往是多種致癌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也與個人的遺傳基因有關。對于健康群體,要降低致癌風險、減少癌癥發生的可能性。但癌癥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提高生活質量。
腫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是癌細胞蔓延、轉移的一個重要誘因,且腫瘤病人廣泛存在抗氧化不平衡,體內有害自由基過剩的現象。對抗腫瘤,在臨床上主要靠藥物,但是飲食調養對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也是十分關鍵的。
多項流行病學干預研究報道,補硒可降低肝癌、胃癌、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皮膚癌等癌癥發病率。
硒可以通過一系列含硒抗氧化酶類,使許多脂質過氧化物、過氧化氫等得到有效清除,從而緩解和阻斷腫瘤血管形成,從一定程度上阻止腫瘤復發、轉移。
研究證明,每日補充 200 微克硒,總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顯著降低,其中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發病率的降低最為明顯,達50%以上。
硒除了有很好的抗氧化防衰老、抗癌的作用以外,還可以抗血栓、降血脂、保護肝臟細胞,幫助肝臟解毒,尤其是對于汞、鉛、砷等常見的重金屬毒素有很好的拮抗作用。但硒在自然界中十分稀有,且只能依靠外部攝取。其中,經過生物轉化的有機硒是人體補硒最理想的硒源,如:富硒酵母。
程海湖富硒酵母螺旋藻片,硒元素含量更高,細胞壁極薄,人體吸收率達90%以上,適用于免疫力低下、營養不均衡等亞健康人群,能輔助預防癌癥,降低癌癥發病率。
【養生堂推薦】
▼
部分內容整理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