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從馬友友全球巡演《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說巴赫

作者:劉植榮

2019年9月14日,美國大提琴家馬友友在西安音樂廳演奏了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他計劃在全球36個重要演出場所演奏這套組曲。最近幾年,世界樂壇出現了巴洛克音樂熱,“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是巴洛克音樂的最杰出代表,巴赫的作品成為眾多古樂大師的首選曲目就不足為奇了。

1.巴赫與貝多芬、莫扎特

德國音樂家巴赫是開拓型的音樂大師,他不但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還建立了龐大的復調與和聲體系,把“對位法”推向高峰,奠定了除歌劇外幾乎所有西方音樂體裁的基礎,確立了鍵盤樂器的十二平均律原則,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用七聲音節一個八度平均分成12等份,每一等份是一個小二度,他對音樂的貢獻前無古人,恐怕也后無來者,為此,巴赫被譽為是“西方近代音樂之父”。

中國讀者比較熟悉莫扎特(1756-1791)和貝多芬(1770-1827),兩人都是音樂古典主義時期的杰出代表,貝多芬還建立了通向音樂浪漫主義的橋梁。

莫扎特屬于天才型的作曲家,他很小的時候就能精準辨識絕對音高,能說出任何一個和弦里的各個音名。莫扎特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樂觀精神,對社會的批判比較含蓄,他寫的曲子旋律優美流暢,給人帶來喜悅與快樂。為此,不少人認為莫扎特的音樂過于膚淺,不能觸動人的心靈,例如,加拿大鋼琴演奏家格倫·古爾德(1932-1982)就說,幸虧莫扎特死得早,不然,他的音樂不知道要禍害多少人。

貝多芬的天賦遠沒有莫扎特好,是屬于后天努力型的作曲家,正如他對贊助他的親王所說:“親王,您之所以是您,是由于您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是我,是由于我自己的努力。親王現在和將來有無數個,而我貝多芬只有一個!”貝多芬是個叛逆者,有一股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他的音樂有一種道德力量,是正義的吶喊,弘揚個性解放,深受社會大眾喜愛。統計數字顯示,音樂廳里上演和廣播電臺播放的貝多芬的交響曲、奏鳴曲和四重奏,比任何一位古典作曲家的作品都多。

2.巴赫出生于音樂世家,追求職業自由頻繁跳槽

巴赫家族是德國著名的音樂世家,從16世紀中葉到1843年,該家族從事音樂工作的有78人,其中卓有成就的有14人,當然,最杰出的就是本文的主角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 S. Bach)。

巴赫的父親約翰·安布羅修斯·巴赫(1645-1695)是艾森納赫宮廷小提琴師。1685年3月21日,他妻子瑪利亞·伊麗莎白·萊摩西特(1644-1694)生下第8個也是最后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巴赫。

父親1695年去世后,10歲的巴赫跟著任教堂管風琴師的大哥約翰·克里斯托弗·巴赫(1671—1721)在奧爾登堡生活,并在那里上學,閑暇時大哥給他一些音樂啟蒙。

隨著大哥家庭人口增多,巴赫便決定離開大哥家獨立生活。1700年4月3日,15歲的巴赫被選為呂納堡圣米歇爾修道院唱詩班童聲男高音。由于巴赫小提琴拉得非常出色,他變聲后作為小提琴手繼續留在唱詩班里。

1703年,18歲的巴赫在魏瑪的阿恩施特教堂(現在更名為“巴赫教堂”)任管風琴師。這個交教堂對巴赫管理很寬松,一個星期只上3次班,允許他演奏自己創作的曲子,這為巴赫成為管風琴大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707年6月15日,巴赫收到米爾豪森小鎮的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雇用合同,任該教堂的管風琴師,并負責指導唱詩班,年薪是85盾(德國舊時貨幣),另外還有160公斤玉米、7立方米的木料、6捆干柴和3磅活魚,依照合同,這些報酬均被送到巴赫住處。

由于米爾豪森小鎮給巴赫的薪酬過高,當地居民頗有怨言;加上該鎮遭遇火災,大部分建筑被燒毀,這里的居民對音樂失去興趣。巴赫于1708年跳槽回到了魏瑪,在威廉·恩斯特公爵的宮廷樂隊任管風琴師和室內樂手,年薪是156盾,到1713年漲至225盾。

恩斯特公爵的樂監約翰·德萊瑟去世后,職位傳給了沒什么音樂天賦的兒子,巴赫對此憤憤不平,一氣之下不辭而別,到音樂環境不太好的科騰給利奧波德當宮廷樂監,結果被恩斯特公爵派人抓了回來,從1717年11月2日起監禁了一個月,12月2日公爵才同意他離職,巴赫被釋放后正式到科騰走馬上任。

利奧波德頗有音樂造詣,他自己是個小提琴手,并唱男低音,經常與巴赫討論音樂,與巴赫結下深厚的友誼。巴赫稱在科騰的6年,是他一生中最愜意的時期。

3.巴赫在萊比錫度過人生最后27年,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

1722年6月,萊比錫的圣托馬斯教堂唱詩班領唱職位空缺,巴赫便屈尊應聘這個職位,因為那里有所很好的大學,巴赫的孩子們可以在那里接受免費教育。

1723年5月5日,38歲的巴赫收到萊比錫市議會的任命書,5月31日正式上任,他在這個職務上一干就是27年,直到去世,這期間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

萊比錫人知道巴赫自由散漫,經常跳槽,市議會告訴巴赫,未經市長允許不得擅自離開萊比錫。為節省開支,市議會要求巴赫不僅教唱詩班男童聲樂,也要教他們演奏樂器,這樣,孩子們變聲后就可以到教堂樂團里任職。除了圣托馬斯教堂外,巴赫還負責圣尼古拉教堂、新教堂、圣彼得教堂的音樂工作,并負責在萊比錫市民婚禮和葬禮上的音樂演出。

巴赫全年的收入大致是700塔勒(德國舊時貨幣),但只有100塔勒是固定的,其他來自學校投資收入及市民禮儀音樂演出收入,婚禮音樂最高收2塔勒,葬禮收得低一些。

巴赫在萊比錫的工作量很大,每天要給55個學生上3個小時的課,除音樂課外,還要教低年級學生拉丁語。后來巴赫厭倦了教拉丁語,經市議會批準,他請同事代課,由他自己支付代課老師每年50塔勒的報酬。

巴赫夜以繼日地從事演奏、作曲,尤其是通宵達旦地抄寫樂譜,他的視力下降很快,但身體還算健康。

在1750年3月和4月期間,巴赫被英國庸醫約翰·泰勒進行了兩次眼科手術,眼疾不但沒治好,反而徹底失明了,身體也垮了下來。就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天,他還把自己構思的一首眾贊歌口述給他的女婿阿尼克爾把樂譜記錄下來,這首眾贊歌將“對位”技藝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1750年7月28日,巴赫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俗世界,享年66歲。7月31日葬于萊比錫圣約翰教堂墓地,并沒有墓碑。

巴赫的遺產包括5架羽管鍵琴、1架小型羽管鍵琴、2把魯特羽管鍵琴、3把小提琴、3把中提琴、3把大提琴、1把古大提琴、1把魯特琴、52本宗教書籍,當然,還有大量的音樂作品。

4.巴赫多才多藝,在鍵盤上能彈12度音

1894年,萊比錫的圣約翰教堂要拆除重建,挖地基時發現了巴赫的遺骨。當時,人們檢測他的顱骨,看看是否與常人的不同;經過檢測得知,巴赫的顱骨與常人的并沒有多大差別。人們還把巴赫的骨骼擺好拍了骷髏照片,隨后遷葬到圣約翰教堂的地下室。

1943年12月4日,圣約翰教堂在盟軍空襲中被炸毀。1950年,巴赫的遺骸被遷葬到萊比錫的圣托馬斯教堂。

2019年上半年,德國解剖學家兼音樂家安得利亞斯·奧特根據巴赫的骷髏照片研究巴赫的鍵盤演奏技巧。他計算出巴赫的手從腕關節到最長手指的長度是21.6厘米,伸開手掌拇指指尖與小指指尖之間的跨度是26厘米,能在鍵盤上彈奏12度音,而一般成年人最多能彈奏9度音。雖然巴赫的大手讓他演奏鍵盤樂器更加自如,但奧特強調,他的研究結論并不是證明巴赫的鍵盤藝術成就是因為他手大。

巴赫多才多藝,他除了是鍵盤樂器大師外,也是小提琴和中提琴高手,并精通樂器制造,發明了魯特羽管鍵琴和五弦中提琴。

巴赫對管風琴的改良提出很多建議,并經常到各地教堂調試管風琴,有點名氣的教堂管風琴落成后都請巴赫去調試。卡納爾市檔案館里,就有巴赫調試圣馬丁教堂管風琴的費用記錄。這架管風琴翻新用了足足2年時間,完工后請巴赫來調試,勞務報酬是15塔勒,另外支付26塔勒的差旅費補貼及住宿費,還給了僅抬了巴赫25步遠的轎夫2塔勒的賞錢,并用1塔勒雇了一名貼身男仆陪伴巴赫8天。

5.巴赫對世界音樂的貢獻難以估量

基本上靠自學成才的巴赫自己探索出一套音樂理論,對世界音樂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他對音樂的貢獻前無古人,恐怕也后無來者。

大名鼎鼎的巴赫并不故步自封、自以為是,他海納百川、博采眾長、兼收并蓄,抄寫各國知名音樂家的樂譜進行研究,改編了不少其他音樂大師的作品,如改編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安東尼奧·維瓦爾第(1678-1741)的作品。他在魏瑪期間,徒步往返900公里去呂貝克觀摩著名管風琴大師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1637-1707)的演出。

巴赫一生創作了1000多首音樂作品,他遵從自己內心世界的音樂感召,把他那深邃的思想固化到音符上,外觀氣勢磅礴,結構和諧統一,在嚴謹的復調音樂中探討人生存在的意義。

巴赫認為,音樂是表達信仰的,是作曲家與上帝之間的交流。他的手稿上大都寫著S.D.G.”(榮耀屬于上帝)和“J.J.”(耶穌救我)。他講授伴奏法則時說,通奏低音是音樂最重要的基礎,是上帝之光;創作時如不把此法則銘記在心,就談不上真正的音樂,只不過是讓人心煩意亂的凡塵喧囂罷了。

德國思想家、作家歌德(1749-1832)在聽了德國作曲家、鋼琴家門德爾松(1809-1847)為他演奏的巴赫作品后,對巴赫作品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說,欣賞巴赫的音樂,感覺自己好像沒有耳朵,也沒有眼睛,更沒有其他器官,因為根本就不需要它們,內心自有一股律動源源流出。

愛因斯坦說:“對于巴赫在作品,我要說的只有傾聽、演奏、熱愛和敬畏,不要有什么評論。”

目前,他的作品被演奏得最多的包括《賦格藝術》《勃蘭登堡協奏曲》《古登堡變奏曲》《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等。管風琴音樂是巴赫全部藝術成就的核心,他的200多首管風琴作品成為永恒的經典,不管在教堂,還是在世俗音樂廳,管風琴里流淌出的旋律大都出自巴赫之手。

6.《哥德堡變奏曲》是巴赫賣價最高的作品

哥德堡是巴赫的贊助人之一凱瑟林伯爵的羽管鍵琴琴師,凱瑟林當時是俄國駐德累斯頓宮廷的使臣。

凱瑟林晚上經常失眠,哥德堡就為他彈奏羽管鍵琴讓他平靜下來。一天晚上,凱瑟林提出讓巴赫為他寫一首失眠時彈奏的曲子,要求曲子安靜、愉悅。巴赫受托為凱瑟林寫了這首變奏曲,凱瑟林給巴赫一個裝了100個金幣的黃金高腳杯作為報酬,這是巴赫售價最高的作品。

《哥德堡變奏曲》共32段,包括主題、30個變奏和主題重復,聽起來舒心愉悅,讓人感覺是在夜深人靜時與上帝的交流。《哥德堡變奏曲》是為雙排鍵羽管鍵琴創作的,如果用現代鋼琴彈奏難度很大,因為雙手經常纏繞在一起。再有,現代鋼琴音色唐突不柔和,無法表現巴赫的創作要求。

加拿大鋼琴演奏家格倫·古爾德彈奏的《哥德堡變奏曲》被奉為當代經典。

需要指出的是,現代鋼琴是意大利人巴爾托洛梅奧·克里斯托弗里(1655-1731)大約在1698發明的,鋼琴被發明出來后技術并不成熟,未能普及,巴赫的鍵盤音樂都是為管風琴、古鋼琴和羽管鍵琴創作的,強調指尖的壓迫感和如何把手指的力量傳導到琴鍵上,用現代鋼琴彈奏巴赫的鍵盤作品很難表達出巴赫創作情緒。

再有,巴赫時期的鍵盤指法與現代也不同,巴赫大量使用食指與中指之間的互相跨越,以及中指跨無名指、無名指跨下拇指,不掌握這些鍵盤指法,彈奏巴赫鍵盤作品難度非常大。

巴赫的鍵盤作品大都是復調音樂,四五個聲部橫向構成的清晰、優美旋律線,像彩虹一樣美麗;從縱向而言,精密的對位讓各旋律既和諧悅耳又層次分明,并有微妙的色澤變化,極具空間感。

巴赫反對各聲部之間有主從關系,強調各聲部的平行與獨立,每個聲部同等重要,每一首樂曲都是聲部之間的對話。

7.巴赫與兩任妻子育有20個子女,其中4人成為知名音樂家

1707年10月17日,巴赫迎娶了他的堂妹瑪利亞·芭芭拉·巴赫(1684-1720)。1720年7月7日,正當巴赫與利奧波德出游期間,他妻子突然辭世。當時通訊、交通不便,巴赫在妻子下葬后才趕回家中。伴隨巴赫13年的妻子瑪利亞為他生了7個孩子,但只有4個存活下來。

1721年12月3日,36歲的巴赫與小他16歲的安娜·瑪格達琳娜·維爾克(1701-1760)結婚,安娜的父親是魏森費爾斯宮廷樂隊的小號手,她自己是一名很有天賦的女高音。安娜為巴赫生了13個孩子,其中6個活到了成年。

巴赫與安娜的婚姻非常美滿、幸福。巴赫為安娜和他們的孩子們寫了很多鍵盤練習曲。巴赫大量的樂譜都是安娜抄寫的。

巴赫與兩任妻子共生育了20個孩子,巴赫去世時有9個健在,其中4人是世界知名音樂家。

巴赫最小的兒子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1735-1782)比父親在世時名氣大得多,巴赫去世前只是圣托馬斯教堂的領唱,而他1754年來到當時的世界藝術中心意大利,拜音樂家喬凡尼·巴蒂斯塔·馬蒂尼(1706-1784)為師,并很快成為一名劇作家,并在米蘭大教堂任管風琴師。

1762年,克里斯蒂安受邀到倫敦,在那里創作歌劇大獲成功,被指定為女王的音樂總監。莫扎特1764年到1765年間在倫敦期間曾向克里斯蒂安學習音樂。

18世紀末的樂評人認為巴赫家族最偉大的作曲家是巴赫的次子卡爾·菲利普·伊曼紐爾·巴赫(1717-1788),伊曼紐爾1759年出版了《論鍵盤樂器演奏的正確方式》,主要闡述了巴赫的音樂理論和鍵盤樂器演奏技巧。(本文發《羊城晚報》2019年10月19日A8版,發表時署名:言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音樂逸事》選登(一)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特別推薦】阿麗莎·魏勒斯坦演奏巴赫大提琴組曲第一號
巴赫 大提琴無伴奏六首組曲
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巴赫《G大調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修水县| 红安县| 宣恩县| 马鞍山市| 裕民县| 盘锦市| 石阡县| 长寿区| 穆棱市| 临夏市| 富裕县| 松滋市| 海口市| 东乌| 德清县| 汕头市| 裕民县| 体育| 兴城市| 安义县| 云安县| 色达县| 南投市| 赤峰市| 肥东县| 兴和县| 安吉县| 杭锦后旗| 霍山县| 安阳市| 阳朔县| 新郑市| 宁远县| 江油市| 钟山县| 高要市| 余姚市| 永修县| SHOW|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