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計25個問題,全部來自朋友們在周一文章下的留言。我合并了重復問題,刪掉了已經在周三《模擬分眾答深交所問詢函》里回復過的問題,刪掉了一些能不能買,業績什么時候能反轉之類的無價值問題1)投資的蝸牛:請教老唐,19年財報的現金及等價物余額與貨幣資金相差約7億的原因。謝謝! 老唐:《手把手教你讀財報》37頁倒數第二自然段就是解釋。具體到分眾2019年報,就是公司購買的不允許提前支取的大額存單和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算貨幣資金,但不算現金等價物。 2)原平:分眾傳媒2019年年報中的預付款項為8.67億元。具體是付給誰,為什么要預付,是否會形成無法收回或者達不到目的?將其歸類為類現金是否妥當?老唐:預付款主要是付給物業公司或者業委會的點位租金。這個不需要收回,在財報上也不是現金等價物,至于投資者是否將其看待為類現金資產,可以自己決定。 3)林飛:請問老唐,17年年報中,p23寫的投資收益中處置數禾科技收益6.8億,p28寫的數禾科技被動稀釋增加凈利潤5.1億,p160喪失控股權之日剩余股權公允價值6.1億,重新計量5.6億,這幾者為何不一致呢?紅杉資本等風投溢價入股,使分眾剩余42%股份公允價值提升為6.1億,減去原賬面成本得到投資收益5.6億。同時分眾還以現金1.2億的價格賣掉了12.9%的股份,減去賬面成本后加上剛才的5.6億,就是p23頁的6.8億投資收益。6.8億投資收益,按照25%法定所得稅率扣除稅款后,對當期報表凈利潤的影響就是P28的5.1億。以上均為約數。股權的賬面成本包括取得最初70%股份投入的1億元和數禾科技歷年盈虧和利得。 4)林飛:老唐之前說,發現通過監測央視CTR刊例價增長數據,來推測分眾的營收增長大致比例,里面或許有邏輯問題或數據可靠性問題,請問老唐目前來看認為可靠的觀測指標有哪些呢?謝謝老唐5)絞盡腦汁想不出來:請問老唐,分眾的獨董年薪85萬遠遠高于一般公司,是出于什么考慮?老唐:我個人估計主要是因為分眾曾是美國上市公司,獨董待遇參照美國標準制定,然后延續下來了。如果將四位獨董的年薪標準從85萬降低為A股常見的30萬左右,能為公司節約稅后利潤165萬(55×4×75%),或許江南春覺得為165萬傷朋友的心,即麻煩也不值當吧6)彭云峰:為什么壞帳準備會影響遞延所得稅資產?在您的“手1”沒有找到答案 公司會計逐年計提壞賬準備(算公司當年報表費用),稅務局要等實際損失發生時才承認這筆損失。二者對當年費用產生分歧,會導致稅款計算有差異,差異部分就放在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科目。 7)Vincent:p137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基本都是有限合伙公司,這些都是長期股權投資里的三無股權嗎?老唐:目前的會計準確已經沒有三無股權的表述了,也不屬于長期股權投資。p137頁這都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老唐給它起的名字叫筍子,和交易性金融資產計量方法一樣。8)鴨梨:提問:公司在產生41.6億應收帳款和相比去年計提準備增加6億的情況下,管理費用同比增加1.63億。為什么公司一方面收不上錢來的情況增加,一方面管理費用會激增呢?(同時附注里看到公司的子公司一百多個太多了)老唐:管理費用增加1.63億,主要體現在三個部分:員工薪酬、業務宣傳費和專業服務費。在數字化改造過程中,底層銷售和手工替換廣告素材的終端人員減少,行政管理和技術等人員增加,薪酬的結構和科目發生了變化,管理費用里承擔了更多的薪酬。另外,可能也有業務情況不好的時候,祭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招數的因素吧(注意:這條我瞎猜的)業務宣傳費:業務不好的時候,加大對自身資源的宣傳投入,吸引更多客戶,增加了業務宣傳費。至于專業服務費也不難理解。收錢難,訴訟官司就增加,律師會計師及其他咨詢機構的費用增加。分眾的經營遍布海內外約200個城市,通常每個城市都會獨立成立子公司負責當地經營。子公司多是正常情況。9)鼎:唐老師 一季報第八頁,公司購入三年定期大額存單11億元,這筆現金是從哪個科目取出的錢? 括號里面的注解是不是說這筆存單不走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中投資活動現金流出是不是沒有記這筆交易?謝謝老唐:依然是從銀行賬戶里取錢,是“貨幣資金”科目內的變化。你錯誤理解了注釋,注釋不是說現金流量表不記錄這筆投資,而是說所買的三年大額存單不算作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10)宇龍:老唐,請問分眾資本利息化大概多少錢,這個在財報里面怎么找到或者推斷?謝謝11)崔勇:老唐好,分眾傳媒2019年報的第27頁,為何有2家子公司的營業收入遠小于營業利潤/凈利潤,甚至還能夠在營業收入為零的情況下,產生3億多的凈利潤?公司本身無經營,只負責持有各地分公司的股權。所以,很少甚至沒有營業收入,但有凈利潤。12)全正:2019年大額計提,是否是借機洗大澡,為以后的報表留下利潤空間呢?謝謝老唐:我認為不是。我的看法是2019年的的經營環境就是這么糟糕,不是公司隱藏利潤。 13)Gary Guo:老唐,在分眾傳媒的2019年財報中,第10頁股權資產重大變化的說明第2項和第4項,為什么股權稀釋之后,相關的金額,是增加了公司了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呢?老唐:我國現在的會計準則,總體思想是讓關聯交易盡量不產生報表利潤,不影響利潤表。有變化在資產負債表層面調整。 在資產分類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資產部分調整長期股權的賬面價值,權益層面調整資本公積和留存收益,直接跳過利潤表。原因你懂的國際會計準則下,這種行為是允許產生當期利潤的。參看書房2018年3月26日文章對騰訊投資收益的講述。 另外,資產分類發生變化的時候(即在子公司,聯合營,金融資產之間改變),還是會產生當期利潤的,同時影響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14)FY:2019年報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期初11.44億,本期計提6.88億,本期核減1.2億,期末壞賬準備11.44+6.88-1.2=17.12億。核減的1.2億是從壞賬準備轉到信用減值損失去了么?老唐:核銷的1.2億從11.44+6.88=18.32里扣除,扣除后剩下17.12億。核銷的1.2億,屬于原來11.44億的一部分,在當初計提時,就已經從利潤表里扣除了,如同本期的6.88億一樣,所以核銷時不轉入任何科目。核銷行為的主要價值,是獲得稅務局同意,作為征稅時的“真實損失”,從稅務局所算的公司應納稅利潤里扣除——還記得嗎?會計計提壞賬準備時,稅務局不認這筆費用。15)Fy:2019年經營現金流明顯好于營收和利潤的降幅,表明公司加緊應收款的催收,但是應收賬款壞賬準備中,本期收回或者轉回金額為0,是不是有矛盾?16)趙:老唐好,2019年報第10頁,分眾原控股兩家公司,數禾科技,駿眾網絡,都因為引入新的投資者喪失控股權。您如何理解這種“喪失“?是有意為之,還是就是玩票性質的非主業投資?還是顯示出江總出眾的項目投資能力?老唐:通過ABCDE輪不斷融資,是成長型企業的常見形態。主要看新的融資估值,相對于企業價值或上輪融資估值,有沒有明顯提升。 就這兩筆投資而言,數字顯示公司投賺了,但你要說是投資能力出眾,暫時不敢這么給你結論。畢竟還有其他投資項目處于虧損中,還是要看長期,要看綜合結果17)李武江:唐老師,您好。分眾傳媒2019年度合并資產負債表里資產總額186.8億,而母公司資產負債表里資產總額555.7億。除了子公司經營虧損,資不抵債之外,還有其他原因會導致這種現象嗎?謝謝您的著作,還有唐書房,帶給我們許多收獲。老唐:這個錯誤理解,是因為不了解反向收購上市的規則造成的。請回看老唐2018年6月10日發的《梳理分眾傳媒》中篇。簡單粗暴地給你解釋,就是分眾借殼上市時,公司賬面凈資產只有不到50億,但按照評估的公允價值作價457億賣給了原上市公司殼主體:七喜控股(sz.002027)。 母公司資產負債表里將這筆資產,記錄為457億長期股權投資。但按照會計準則,這筆收購的實質是分眾收購七喜電腦,合并報表要以分眾公司為主體制作。制作方法是:假設未上市公司「分眾多媒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發行12.7%的新股,收購了上市公司七喜控股的100%股權,然后將七喜控股改名為“分眾傳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備注:12.7%是真實收購方案里,原七喜股東和新的戰略投資者最終得到的新上市公司的實際股權比例。于是制作合并資產負債表的時候,母公司的457億長期股權,內部抵消了。展示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和負債就是原賬面凈資產不足50億。凈資產數字從反向收購成功開始的第一次報表合并起,就這樣差了400億左右(以上全是約數。 還有一些小細節省略了,不影響理解)第一,母公司資產負債表只有一個數字有價值,就是股本。那是你要知道的分眾真實股本。每年計算每股收益的時候,都是用公司凈利潤/母公司資產負債表股本。第二,合并資產負債表的股本數字3.34億股,是個虛擬數字,真實世界里不存在,任何執照上都找不到這個股本數據。它是上市前的「分眾多媒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真實股本,乘以(1+12.7%)得出的虛擬數據。第三,合并資產負債表里,由于股本虛擬,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其他數據也是調整過的。所以,合并資產負債表所有者權益部分(“負債合計”四個字之后),只有最后四行有閱讀價值,其他的直接跳過去就行了。同樣,分眾傳媒的母公司利潤表和母公司現金流量表,直接跳過去就可以了。 18)貓叔:唐老師好,前段時間央視財經評論分眾,說是一個沒有護城河的行業,其超額利潤遲早會被市場擠出,請問您對于這個觀點怎么看?如果確實因為新的競爭者進入導致利潤下滑,那么對分眾未來的估值如何調整?19)德芙:影院陸續開放,但是人流量很少,影院開放后能不能賺錢還是個未知數,老唐怎么看?老唐:以當前疫情發展情況推測,今年影院廣告賺錢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20)Victor:唐老師您好!一直看好分眾。可是分眾的有其它跨界投資:1)分眾游戲;2)還唄。這些跨界投資似乎與江南春的聚焦梯媒說法不一致,讓人不知所措。您如何看呢?老唐:分眾游戲是很小金額的投資試水,全虧了也談不上什么影響。企業家的常見特色就是到處捅一捅,捅一捅才知道有沒有搞頭還唄是數禾科技的業務,基本不占用江南春的精力,只是為公司賬上太多閑錢找的出路之一。數禾目前發展良好,回報非常令人滿意。 21)順:分眾年報P138,固定資產中累積折舊科目下,媒體資產處置或報廢3.1億,這代表什么含義?與賬面原值中的處置或報廢3.34億有什么聯系?謝謝!老唐:一臺電視機,原來3340元買的,用的過程中逐年計提折舊,累計計提3100元(折舊作為經營成本從每年的利潤里扣掉了),剩余賬面殘值240元。2019年把它拿去閑魚賣了(賣的錢記錄入貨幣資金)。然后固定資產賬目就是你看到的模樣了22)木頭:公司今年改變了壞賬提取方式,按照手財的表述,公司改變會計政策一定要提高警惕,請問公司為什么這么干?另外,計提數據里2018年數據與2018年年報數據不一致的,是怎么回事?老唐:因為財政部改變了會計準則,從2019年1月1日實施。按照財政部要求,切換準則時,以往對比數據同口徑調整后,不追溯調整往年數據。23)曉易:請問分眾借殼上市招股說明書在哪里看?謝謝。巨潮上找不到。文件全名《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置換并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你找這個。 24)JIANG:老唐,你好!請問:2019年報P142,未經抵消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表格中有一項“預提費用”14億元,這是什么費用?往年也有,金額還不小。在P146 其他應付款中也出現了,金額是1億元。謝謝 老唐:預提費用,就是公司預先提出來,目前還沒有實際支出的費用。比如按照約定應該返給渠道的費用,應該給員工的獎金,應該準備的售后費用,固定資產預計將產生的維修費等。 根據最新財報:1、目前時隔近兩年,阿里付出5億美元持有MMHL 10%股權的交易,交割尚未完成,公司也無進一步信息披露,該項交易是否有變故?2、阿里這種間接持股的交易模式非常奇怪,實質上并不能對分眾傳媒股權有任何控制力。MMHL是私人公司,沒有江南春的同意,阿里間接持有的股權不僅沒有投票權,分紅權,甚至也不能享受分眾股權升值的收益。為什么阿里要付出5億美元的代價,去獲取私人公司的股權呢?2.換個角度就好理解了,這是整筆交易的一個組成部分。就好比有人買你房子,你說有套舊沙發必須一起買走,否則不賣房。3.對于別人的想法,猜測是很費腦花的。說不定就是倆富豪之間加深關系的小禮品,如同百萬身家的你,從口袋里摸出1000元參股朋友的小生意一樣。贏了是支持朋友,輸了就當請朋友喝酒了以上回復為老唐的個人理解,若有錯漏之處,歡迎朋友們直率指出
本文是純粹的財報知識分享,不代表對股價或企業價值的任何評判,請勿依據本文觀點做出買賣決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