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創作者,柯南·道爾卻是這個世界上最嫌棄福爾摩斯的人。
在雜志上連載了幾篇福爾摩斯的故事后,柯南·道爾決定棄更轉寫自己更感興趣的歷史小說。于是,他開出天價稿費來婉拒雜志社,不料卻遭到一口答應。
此時,一個專欄作家的自我修養展現了出來:“一開始我是拒絕的,但他們實在是給的太多了”。
這樣的劇情上演好幾次之后,道爾決定不給自己展現修養的機會:我要把福爾摩斯徹底寫死!
于是,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福爾摩斯只得和死對頭莫里亞蒂教授一起葬身瀑布。
道爾終于如愿以償,但粉絲們卻難以接受,紛紛表示想給道爾寄刀片。
在粉絲們的熱烈呼聲下,道爾不得不讓福爾摩斯“死而復生”,將他的傳奇故事繼續講下去。(福爾摩斯:我覺得我真的可以搶救一下)
看來,好的故事人物就像孩子一樣:一旦誕生,就脫離了創造者的掌控,具有了自己的生命。
隨著時光流逝,柯南·道爾更喜歡創作的歷史小說很快無人問津,但他一度嫌棄的福爾摩斯卻在人們的喜愛中愈發鮮活。
鮮花有意培植,卻敗于時光,很快枯萎;種子隨手播下,卻長成參天大樹,生命旺盛。
生活亦是如此。眼下的目標就像饑渴的鮮花,吞噬著我們的時間精力作為養分,但也許很快就會衰敗。
驀然回首,那些不經意間播下的種子,才是我們可以留下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