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終于抽時間將老唐這本集大成的《巴芒演義》讀完,那已經是五月五日上午,假期余額也已經嚴重不足。
讀完后,我的心情可以用驚心動魄蕩氣回腸來形容。
因為這本書可不只是講了巴菲特芒格,這簡直就是寫了整部股市投資史,可謂包羅萬象。
要寫這樣浩大的歷史,一定是千頭萬緒無從下手,就像老唐經常說的,老虎吃天無從下爪,不知道老唐當初是不是因此摳破腦殼。
不過從結果來看,卻不是這樣的。
這部書寫得行云流水,好看好玩,兼顧深度與可讀性,在嚴肅的歷史描述中抖落各種花邊新聞,同時牢抓價值投資的主線,一點都沒有迷失在歷史瑣碎中。
難怪老唐自己對這本書的評價是最高的,光只是從立意角度來說,相對于《手財》等工具書就高出幾個檔次。
要對這樣的書做出整體性的評估,寫出針對性的讀后感,對一般的人幾乎不可能。
首先你要閱讀超過70本以上的投資類書籍,還得對投資有深入認識,多半得是一名成功的投資者(這樣才有說服力),
我自認沒有這個水平,只能抽出書中對當下的我有啟發的地方談談感想,是以為記。
書中在寫巴菲特投資華盛頓郵報的時候,老唐描述了如下細節,“一名參議員把手放到蘇珊的大腿上挑逗她”,“凱瑟琳.格雷厄姆的x頭會被送進大型絞肉機”等等,讓我瞬間誤認為讀到的是一本華爾街桃色新聞集。
老唐,你不是要教我們投資奧義嗎,這這可是少兒不宜男人最愛啊。
讀到這里,我只能感嘆,這必將是一本帶感的投資經典,尤其對男性投資者的心理的把握非常到位(個人投資者,俗稱散戶,多數是男性吧)。
以后我在給人推薦這本書的時候,首先一定是講這兩個顏色笑話,怎么都比灌輸“復利”“護城河”“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等這樣需要消耗腦力和耐性的苦逼概念強多了。
這些有趣有料的細節描述讀起來讓人輕松愉快,有些內容就讓人很不愉快了,因為要開動腦子,而且開動了腦子也不一定搞得懂,比如凱利公式。
讀到這里的時候,我就在想,老唐干嘛搞這種惱人的東西,多寫點段子有什么不好嗎?
待我讀完了那個表格和后面的加減乘除,我一臉懵逼。
老唐說自己沒念過大學,這我信,但我念過,我還學過高等數學,但這次我真的沒看明白。
好在看起來這個公式對于投資賺錢并沒什么用,不必管他,這是大牛薩繆爾森的結論,我的心理被很好的按摩了。
“中國佬”蔡至勇的故事相當精彩。
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原來中國人也可以是華爾街的風云人物。
蔡至勇這一輩子可謂精彩紛呈,他踏對了風口,取得無數人羨慕的巨大成功。
雖然也曾經從巔峰跌落谷底,他自己卻總是全身而退,不愧是人生贏家。
不過他的客戶、公司的股東卻好像總是輸家,對他們來講,選擇蔡至勇作為基金管理人,可謂遇人不淑。
然后老唐給我們講述了巴菲特清退基金的處理方式,對比讓人感概。
巴菲特老爺子說,我要清盤基金了,你們要錢可以,要股票也可以,都要一點也行。
拿錢走的,我再給你推薦靠譜的基金管理人。自己找基金管理人的,我還可以陪你去面試。
這個處理方式堪稱完美,老爺子一輩子能掙這么多錢,長期屹立不倒,不能說沒有好人品的因素。
芒格說過,要讓自己配得起自己所獲得的財富地位。因為德不配位而失敗的,我們見怪不怪。
走在價值投資的大道上,我們除了修煉投資能力,修煉人品也是必須的,或許這是一種更重要的修煉。
有人說資本家是黑心的,更多的人認為富人總有道德癖瑕,我自己也常常會惡意揣測,蔡至勇是很好的證明。
但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巴菲特的行為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當我們總覺得富人不是好人的時候,在內心深處作祟的可能只是自己的嫉妒之心,是弱者心態,只是我們給它披了好幾層外衣。
第一次看到長期資本的神奇故事的時候,我非常震撼。
華爾街投行大佬、諾貝爾獎得主等一批牛人組成的投資機構,號稱每平方英寸智商全球最高。這不是搞投資,這是在搞核彈。
其前面幾年年年高收益,最終被卻走向了必然的失敗。
當時我就想,黑天鵝必定是小概率事件,就算長期資本清盤,也不能代表說這種方式完全行不通,市場均值回歸長期有效總是對的,難道后面沒有人再來繼續這個事業嗎?
在老唐這里我看到了完整版本,不信邪的梅里韋瑟優化了數學模型,降低了杠桿重新組建了JWM基金,最終仍然是遭遇黑天鵝事件而被迫清盤。
讀到這里,我被再次震撼了。資本市場太過復雜,再好的數學模型也沒辦法匡算人性,想用精密的模型戰勝市場,諾獎得主也做不到。
我們個人投資者妄圖揣測市場情緒,用宏觀數據炒股猜漲跌的時候,是不是首先掂量下自己的智商呢?
老唐專門用一節《芒格的過度樂觀》提到了芒格1996年的一篇演講,叫做《關于現實思維的現實思考?》,里面講了芒格對于可口可樂未來生意的評估。
現在看來,芒格錯了,而且錯得比較離譜。
每個人都會犯錯,睿智如芒格也逃脫不了這個宿命,但錯在可口可樂上,對我等小散是當頭一棒。
可口可樂可是一家擁有強大護城河的消費品公司,價值投資者最愛。
芒格給了可口可樂未來年化6%的增長,這個增長好似不算太高(我經常給遠超6%的增長預期),尤其對于可口可樂這種強勢品牌消費品來說;
單瓶利潤也應該可以維持,以至于可以抵抗通脹。
結果芒格老爺子這兩點都錯了。
芒格這么容易都錯了,而且錯在可口可樂上,那我豈不是隨時都在錯,我自己做投資這真是一條走得通的路嗎?
我曾經以為價值投資就是找到一個好公司,然后以一個好價格買入就可以了,或者說我內心是這么期待的。
之所以有這種想法,仔細想想,與其說是蠢,不如說是懶。
找到一個好公司,或者說搞懂一個公司,對于一般人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腦力,要讀書要思考甚至實踐,最終可能才能慢慢逼近”懂“,還可能不是真正的懂了,而是差之千里。
好不容易好似搞懂一家公司,還不趕緊買入掙錢啊。
如果說期間還要不斷學習,不斷精進,不斷調整,不斷否定,這太難了,投資這條路我走不下去了。
我們內心深處總是期望著一顆靈丹妙藥,能瞬間解決所有問題。
當然根據市場有效理論,就算有這樣一顆靈丹妙藥,也輪不到我。
好在做投資不一定需要每次都對,老唐在書的后部分做了相當好的說明,表格簡單明了,只用了小學數學。
我看懂了,這稍稍打消了我的疑慮。所以讀書有時候也會讓人變傻,尤其是讀得不夠多的時候。
《巴芒演義》的最后,老唐用---別瞅傻子,瞅地,這句名言結束這本經典。
可見這句話在老唐心中的地位,這應該是價值投資的核心內容。
這句話在老唐各種文章里面出現不下100次(我沒數過,拍腦袋的),含義也被翻來覆去地中翻中,如果還不懂,那真是愚蠢。
但懂了就能做到嗎,知與行能合一嗎?
王陽明說,真知必能行,不能知行合一是不真知。
我們看似是懂了這些概念---買股就是買公司,股票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機,我隨口就來。
然后我們就在”懂了“這個外衣下搞賭博,獲取刺激,幻想一夜暴富,這才是我們需要的。
枯燥的學習、傷腦的邏輯思辨、對自己的否定、無聊的呆坐都不是我們想要的。
及時行樂是必須的,平衡到未來的享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都是不耐的人,這個才是真相。
真知不是白來的,沒有什么選擇是完美的,價值投資的代價是挑戰自己懶惰,動了人性最大的奶酪。
做時間的朋友必然付出現實的代價,今天的時間用來閱讀《巴芒演義》,就不能用來釣魚看電影刷微信。
我們不是不真知,是不愿意真知,至于行,暫時不考慮。
價值投資很可能是為我們個人投資者準備的唯一康莊大道,這是巴芒走出來的,老唐也走通了。
但我們要走好卻不容易,那需要枯燥的閱讀(對于大多數人吧)、孩子般的好奇心、對愚蠢懶惰的反思來陪伴,我們準備好了嗎?
我很慶幸五一能夠克服拖延癥讀完了這本《巴芒演義》,這不啻為一頓精神大餐,感謝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