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場美好的遇見,“遇薦好書”讓你遇見最好的自己!
也許哲學可曾給我們帶來慰藉,也許哲學曾給我們指明方向,也許我們會被哲學家的一句話直擊心靈而幡然醒悟。然而這些哲學智慧都是來自偉大的哲學家們對世間人心的深刻理解和高瞻遠矚。如果感興趣,可以讀一讀他們的書,能夠幫助我們在紛擾繁華中更好地去理解世界、理解自己。
?這是一本讓1.4億人找到自我的人生必讀書!
書中講述了青年悉達多厭倦了婆羅門生活,與好友僑文達一道跟隨沙門修行。在舍衛城他們聆聽了佛陀喬達摩的教義,僑文達選擇追隨喬達摩,悉達多則繼續修行之路。他在城市中結識名妓迦摩羅,并開始追逐情欲和名利,直至對一切產生厭倦。他再次拋下世俗,決心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河邊,在絕望的瞬間,他聽到河水的聲音……
?這本書絕對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稍帶苦澀,但又可治病的良藥。也許閱讀過程中你會被作者的“犀利”顛覆三觀,心生不爽。但不爽過后,抬頭看窗外,滿目清涼,世界會美好很多……
書中講述了一名深陷自卑、無能與不幸福的青年,聽到了一名哲人主張的“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便來挑戰,兩人展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和辯論,在一夜一夜過去后,青年開始思考,為什么“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在哲學啟蒙書中,喬斯坦·賈德著的《蘇菲的世界》也許是最暢銷的一本,而且在相當程度上已經成為長銷不衰的名著。這本書之所以獲得巨大的成功,是得益于其巧妙的構思。全書實際上有兩條線索:一是十四歲少女蘇菲與那位神秘哲學家艾伯特之間的通信和往來,而通過哲學家對蘇菲的授課和談話,作者對西方哲學自古至今的發展脈絡和探討的主要問題做了引人入勝的講解;二是同齡少女席德與她父親艾勃特之間的通信和往來。讀者發現,兩條線索由交錯、靠近而重合,到頭來真相大白,蘇菲和神秘哲學家只是席德父親艾勃特為女兒寫的書里的虛構人物,或者毋寧說,是艾勃特化身為艾伯特在向同樣化身為蘇菲的席德進行哲學啟蒙。
事實上,不論是誰,倘若沒有對世界的驚奇和對人生的疑惑,就不會開始哲學的思考。作者深明此理,無論講述哲學本身的內容,還是設計故事的情節,處處著意激起讀者的驚疑。他把哲學課變成了懸疑和破案,虛虛實實,似夢似真。
4、《人生的智慧》?《人生的智慧》是哲學大師叔本華晚年心血之作,囊括一生思想精髓,一語道破人生智慧,指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得長久幸福的路線圖,通俗易懂又透徹實用,讓我們恍然大悟,幫助我們快速認清自己,獲得終身成長!
叔本華審視世事明若觀火,人是什么、人擁有什么、別人到底怎么看你……這些曾經困擾你我的問題,叔本華都揭開了答案,帶給世人心靈震撼,尼采、托爾斯泰、愛因斯坦、薛定諤、弗洛伊德、普魯斯特、莫泊桑、毛姆、卡夫卡、屠格涅夫、博爾赫斯等大師,都是叔本華的忠實讀者。
歌劇宗師瓦格納說,叔本華如同上蒼的恩賜般降臨到了他的孤獨之中,尼采贊嘆:“我一翻開叔本華的書,就好像馬上長出了一對翅膀?!敝Z獎得主托馬斯·曼稱閱讀叔本華是“很棒的靈魂體驗”,“這樣的閱讀,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絕無第二次的可能”。
5、《理想國》?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一枚能讓人隱身的魔戒,從謀財害命到謀權篡位,壞事做盡而好處盡享——那么,你會選擇做個壞人嗎?
如果有一天,從未干過任何壞事的你,卻背上人間惡名,被剝脫塵世的榮譽和利益——那么,你會選擇依然做個好人嗎?
從這一拷問人性的難題出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寫下了傳世經典《理想國》。在這本對話錄中,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與伙伴一起,在對談中構建出一個理想城邦,事關政體、教育、人倫、文藝、哲學等一系列重大議題。盡管討論話題看似包羅萬象,但都是為了回答這一終極之問:如果好人不易當,我們為何還是要做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