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到了九子奪嫡之時十分懂得明哲保身的一位皇子三阿哥,今天就說說到了雍正時期,同樣懂得這個道理的皇子——弘晝。雍正手下皇子不多,也沒有當年九子奪嫡那般復雜。弘歷是天之驕子,光芒太過閃耀,就憑借曾經被康熙爺接到身邊養育也一年半載也已經甩開其他皇子一大截。
康熙在位時,太子第一次被廢復立之后,康熙做出了兩件讓人難以揣摩的事情,一是將德妃晉升為皇貴妃,二是將弘歷領到身邊來養。皇貴妃僅次于皇后,一般只有在皇后薨逝之后才會封下的封號,皇貴妃差不多就是代皇后的地位。而康熙一生只將兩個皇孫領到身邊養過,第一個就是太子的嫡子,后一個就是弘歷。也就是說,太子雖然得到了復位,康熙對他的信任卻大打折扣,已經開始培養四爺,一來制衡八爺,二來威懾太子,三也定了后備儲君。
劇中有一個情節就是四爺在看到康熙弘歷祖孫二人一起習字其樂融融的場景之后,靜悄悄地退出了康熙的書房,在大殿之中,四爺對著鏡子得意洋洋地理了理帽子,瞥了一眼鏡中的龍椅。四爺如此內斂之人,竟然在看到弘歷受到康熙喜愛之時露出了這樣的神態,可見他自己也意識到弘歷是他奪嫡的一個籌碼。
所以到了雍正時代,太子的人選其實已經很明顯了,只是大家不說破而已。雍正的其他皇子,包括弘時剛開始心中都有數,皆不和弘歷爭搶。弘時之所以在后來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還是因為受了八皇叔的挑撥。八爺為他制造出了一個“你不殺弘歷,弘歷就會殺了你”的假象,讓弘時急匆匆去殺弘歷,最終落得個被親生父親猜忌殺死的下場。八爺這般玲瓏剔透的人之所以挑弘時而不挑弘晝,正是因為他知道弘晝絕非是容易收買的人。四爺嫡福晉沒有所出,弘時為側福晉所出,年紀最大,對出身并不高的弘歷有所不滿。但是弘晝和弘歷年紀相仿,母親地位都差不多,所以他早早就堪透了局勢,不去和弘歷爭奪。
弘晝心中明白地很,當繼承者已經內定,收斂言行是唯一存活的方式,何況雍正一直是一個寡恩的人,他從兄弟想奪的戰爭之中廝殺出來,自然要竭力避免下一代也進入這種狀態。所以對于弘歷他加大了培養的力度,要求苛刻,避免他成為先朝太子那樣的廢柴。
弘晝平時玩世不恭,實際上大智若愚。在弘時配合八爺搞八王議政逼迫雍正之時,沒想到吊兒郎當的弘晝竟成了最大的疏漏。弘晝在營中已經看出了他三哥和八叔的陰謀,他裝作什么不知道的樣子回到家中。之后他還特意挑了上朝的時間專程找了一趟十三爺,告訴他營中所看到的事情。有一個細節不知觀眾注意到沒有,十三爺看到弘晝非常驚奇問他:“你今天也來上朝了?”說明弘晝為了避嫌,常常都不上朝。四爺大約沒有想到,平時自己覺得最不努力最不爭氣,還氣得打了一巴掌的兒子,竟然在危機時候救了他。
八爺逼宮之后,雍正找到弘晝和他談了一段話,這段話頗有玄機。此前雍正派三爺帶著弘晝弘時一起去抄老八的家,弘晝為了躲避竟然活出喪,連三爺看了都覺得長眼了。雍正問他這件事,他老實交代就是做給別人看的。不在雍正面前耍聰明是他最聰明的一處優點,只因他清楚自己幾斤幾兩。
雍正后來將他同自己相比,說他明哲保身一點比自己強。弘晝非常緊張,說自己就算修煉十輩子都望不到雍正的項背。而后雍正又試探他,說他最像自己。弘晝知道當年雍正一心向佛不在乎功名是一種做給別人看的假象,他立刻表達了自己這樣避世就是不想爭,并非是在隱藏實力等待機會。他將雍正比作太陽,無意爭奪也能普照萬物,而他自己只是螢火蟲的微微光亮,沒有辦法去爭。
雍正最后問弘晝是怎么假傳圣旨的,弘晝繼續裝糊涂,說不記得三哥說了什么了。雍正對這個兒子也算是摸透了底,也算是放了心,對他的表現還算是滿意的。歷史上這位荒唐的王爺活了很長的時間,而且頗受乾隆的尊重。乾隆登基之后,將雍正賜給他的潛邸和許多財寶都給了這位兄弟。雍正有一句話評價他:跟和尚道士混在一起,總比跟官員混在一起強……也許正是因為弘晝的荒唐不像話,才全了他和父親、兄弟之間的君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