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白晝最長。此時,大地雖然炎熱,但陰氣生而陽氣始衰。《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夏至前后,高溫、潮濕、暴雨頻繁,江南地區(qū)梅雨天氣持續(xù),易生腸道傳染病。養(yǎng)生仍應(yīng)注重防暑祛濕,養(yǎng)護脾胃,平心靜氣,安養(yǎng)精神。
飲食上要注意飲食清淡,清心胃之火:暑熱容易讓人出現(xiàn)頭腦昏脹、心煩口干、倦怠乏力、頭痛胸悶、食欲不振、口舌生瘡等癥狀,這是心火亢盛、胃火上炎的表現(xiàn),在飲食中應(yīng)多吃清淡甘寒、清熱降火的食物,以清瀉心火、消降胃火為主。
宜粗糧豆類 :玉米、小米、薏苡仁、綠豆、赤小豆、毛豆、豆腐等粗糧及豆類食物作為夏季主食,健脾益氣又能通暢腸胃、消除胃熱。宜吃瓜茄類食物:番茄、黃瓜、西瓜、苦瓜、西葫蘆等瓜茄類食物,清爽多汁,清熱生津,最宜夏季食用。
吃面食:“冬至餃子夏至面”,北方有夏至吃面條的傳統(tǒng)習(xí)俗,由于天氣炎熱,多為芝麻醬涼面或炸醬面,而南方有“夏至餛飩冬至團”之說,夏至多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
宜飲茶:多飲綠茶,或以竹葉、荷葉、蓮子心、薄荷、茉莉花、金銀花等泡水代茶飲,可起到清熱祛暑、除濕抗菌、散熱除煩、預(yù)防中暑的作用,是適合夏季的清涼飲品。
另外不適宜食用的是大熱及辛辣油膩食物:這類食物助生濕熱,最好不吃。也不可過食冰飲:食冷不可過度,如冰淇淋、冰鎮(zhèn)飲料、冰鎮(zhèn)西瓜等適可而止,太過寒涼易傷脾胃陽氣,造成內(nèi)寒,引起腸胃不適。
[夏至養(yǎng)生]
芝麻醬涼面
生蕎麥面條150克,胡蘿卜、黃瓜、芹菜各50克,大蒜適量。芝麻醬30克,鹽、白糖、雞精各適量。
將芝麻醬倒入碗中,放入鹽、白糖、雞精,分次倒入清水,調(diào)拌成麻醬汁。胡蘿卜、黃瓜切成絲,芹菜焯水后切成丁;大蒜去皮,洗凈。煮鍋加水燒開,下入蕎麥面條生坯,煮2沸,至熟撈起,投入涼水中過涼,瀝水后裝入盛器中。放上黃瓜絲、胡蘿卜絲和芹菜丁,澆上麻醬汁,拌勻食用,可佐以大蒜。
專家點評:很多地方都有夏至吃面的傳統(tǒng)食俗。夏季容易食欲不振,消化功能減退,軟爛的面條是最容易消化的食物,搭配上各種醬料和配菜的涼面能讓人胃口大開,快速補充營養(yǎng)和體力,非常適合夏季食用。
面條選擇綠豆面、蕎麥面等粗雜糧面為佳,可增強清熱通腸的作用。
蝦皮紫菜餛飩
餛飩皮100克,瘦肉餡70克,油菜150克,香菇30克,蝦皮、紫菜各適量。料酒、醬油各10克,鹽、雞精各適量,生抽少許。
將油菜洗凈,焯水后切碎,香菇切碎,和瘦肉餡一起放入調(diào)理盆中,加料酒、醬油、鹽、雞精,調(diào)勻成餡料,包入餛飩皮中,制成餛飩生坯。將生抽、紫菜、蝦皮放入湯碗中,沖入沸水,制成湯。煮鍋加水燒開,下入餛飩生坯,煮至餛飩上浮、面皮透明即熟,盛入湯碗中即成。
專家點評:南方不少地區(qū)有夏至日吃餛飩的習(xí)俗,“夏至餛飩冬至團”,取其混沌和合之意。餛飩把面、肉、菜混合在一起,營養(yǎng)均衡,開胃健食,是夏季增進食欲的好選擇。蝦皮、紫菜富含鈣、鐵、鉀、鎂、鈉等礦物質(zhì),有利于調(diào)節(jié)人體代謝平衡,消除濕熱水腫,十分適合夏季調(diào)養(yǎng)。
登場書籍
《食在24節(jié)氣養(yǎng)在24小時的飲食指導(dǎo)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