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老年期生理變化和心理特點影響,老年期抑郁障礙在臨床表現、診斷評估、治療用藥等方面不同于年輕患者,共患軀體疾病以及抑郁相關的軀體癥狀表現使老年抑郁患者猶如戴上了一個面具。下面我們將通過一個例子來認識一下'隱身的'老年期抑郁障礙。
王老先生67歲,是一位退休中學教師,退休后時常跟老伴一起出去旅游,也經常到公園散步、做點家務,生活舒心愜意。半年前他的一位關系較好的老同事患胰腺癌,3個月就離開了人世,過了不久聽說原來的老鄰居也查出了肺癌,此后王老常跟老伴感嘆生命無常。最近兩個月,王老開始出現腹脹腹痛,感覺自己吃東西消化不下去,說食物滯留在肚子里,大便也不好,如果一天沒有大便就趕快吃好幾種通便藥,有時還要檢查大便是否有前一天的食物殘渣,到醫院查了胃鏡和腸鏡有'淺表性胃炎'和'腸息肉',醫生說沒有問題只需定期復查。但王老身體狀況卻越來越差,體質量1個多月內下降了7~8 kg,吃飯沒有胃口,有時惡心、胸悶、心悸,感覺渾身無力,也不愿去公園,吃了調理胃腸的藥也沒有效果,睡覺也越來越不好,準備住院再進行一次全面查體。雖然王老先生認為自己的諸多不舒服和近期的生活狀態變化是因為身體出了問題,但檢查結果沒有明顯異常,考慮還是抑郁造成的。
老年期抑郁障礙的臨床表現特點
老年期抑郁遵循通用的抑郁診斷標準。是一種以顯著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對平時感到愉快的活動喪失興趣或愉快感的心境狀態。老年期抑郁具有抑郁的特征性癥狀,可突出或不突出,可有喪失興趣、自責、無用無助無望明顯;與焦慮共病率高;軀體癥狀突出;合并妄想較多見;伴認知損害;自殺率高;可有社會心理誘因等特征。
抑郁體驗:老年抑郁患者與年輕的成人抑郁相比,對憂傷的情緒往往不能很好表達,常用'沒有意思,心里難受'或表現對外界事物無動于衷,無價值感非常突出,不能體驗樂趣較常見。常否認或掩飾心情不佳,甚至強裝笑臉。患者不但喪失以往生活的熱情和樂趣,越來越不愿意參加正常活動如就餐、社交、娛樂,甚至閉門索居、疏遠親友。有的患者能說能笑能娛樂,但就是不能體驗到'快樂'。
焦慮和軀體主訴:約70%以上的老年抑郁患者在抑郁的背景上有焦慮和激越。患者表情緊張、局促不安、惶惶不可終日。不停地來回踱步、揪頭發、扯衣角,也有的患者無故報怨人們對他不好,以致使人無所適從。以多種軀體不適為核心主訴的'隱匿性抑郁'也在老年期抑郁中多見,患者可因軀體不適及擔心軀體疾病輾轉就診多家醫院,表現為慢性疼痛在內的各種軀體不適,歷經檢查及對癥治療效果不佳。老年期抑郁障礙急性發作期消化道癥狀、頭痛頭暈、心血管癥狀最常見,有效的抗抑郁治療后軀體癥狀隨病情改善而減輕。
睡眠障礙:80歲的老年人中25%~40%存在睡眠障礙,老年抑郁患者睡眠障礙的發生率遠高于正常老年人,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醒、早醒以及矛盾性失眠。失眠與抑郁常常相互影響,長期失眠是老年期抑郁障礙的危險因素,各種形式的失眠也是抑郁障礙的殘留癥狀。老年期抑郁障礙的睡眠障礙可隨著抗抑郁治療而改善。
精神病性癥狀:伴有幻覺妄想的重性抑郁稱精神病性抑郁。老年抑郁的妄想多為自責自罪、虛無、被害、嫉妒等。如把自己說成一無是處,甚至幾十年前的小事,也認為是罪惡而內疚;堅信自己罪惡深重,將會被遺棄或受到懲罰;認為自己身體狀況惡化,已近生命末日等。
認知功能損害:老年抑郁與癡呆的關系是近年來研究熱點,非癡呆的老年抑郁患者除有主觀訴述的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外,通常客觀認知檢查也表現出計算力、記憶力、理解和判斷力下降,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篩選可呈假陽性。注意力集中困難、心理反應速度、執行功能下降等認知功能損害部分患者在抑郁緩解后有所改善,但并未完全恢復,以往所稱的'假性癡呆'就是典型的代表。癡呆和癡呆前期患者中也有很高的抑郁伴發比例,伴有抑郁的老年人認知功能下降程度和癡呆轉化率更高。
自殺:抑郁是老年人自殺的危險因素,老年期抑郁障礙的危險因素也是其自殺的高危因素。與年輕患者相比,老年期抑郁障礙患者自殺觀念頻發且牢固、自殺計劃周密,自殺成功率高。嚴重的抑郁發作、精神病性癥狀、焦慮/激越、自卑和孤獨、軀體疾病終末期、缺乏家庭支持和經濟困難等因素均可增加老年人的自殺風險。
軀體疾病影響:約20%~25%的冠心病患者出現嚴重的抑郁癥狀,20%~25%的患者伴有抑郁癥狀未達到抑郁癥診斷標準。糖尿病患者中約15%伴合并有重度抑郁癥狀,20%有可疑亞臨床抑郁綜合征癥狀。卒中后抑郁發生率約為18%~79%,多在40%~60%之間。抑郁的存在使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功能恢復減緩、功能損害加重、死亡率增加高、醫療費用增加。某些疾病的治療也會導致抑郁,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療后的繼發甲減可以導致抑郁,激素、某些抗高血壓藥物、腫瘤免疫抑制劑治療等都可能誘發藥源性抑郁。
心理社會因素:神經質人格特質與老年抑郁的發生關系密切,依賴模式表現較為突出,導致社會支持減少;回避行為多見于焦慮患者,老年抑郁患者中這種行為模式所占比例也較高。認知模式也與抑郁產生有關。老年人對軀體疾病及精神挫折的耐受能力日趨減退,同時各式各樣的負性生活事件的可能越來越多,如親友亡故、經濟的困窘、疾病纏身、居住地動遷等加重了老年人的孤獨、寂寞、無用、無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