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注:前些天寫過一篇關(guān)于“女性社會角色”的文章,引起了蠻多討論。今天轉(zhuǎn)一篇朋友關(guān)于這個話題的觀點,供大家參考。以下為正文。
“PITD亞洲虐待博士組織”發(fā)了微博,曬出在北京朝陽區(qū)民政局領(lǐng)完證后,得到的 “幸福大禮包”中的一紙折頁,被他笑稱為今日份的不婚廣告。結(jié)果評論區(qū)炸開了鍋,博主不得不說明:這就是在北京領(lǐng)證給的,就是2018年剛剛發(fā)生的事。
這份官方給出的“幸福之約”,我們來劃一下重點:
強勢妻子往往并非真的強大,通常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力量感,需要通過外部的強勢來證明自己的力量,表現(xiàn)出強勢也是自己的無奈之舉。
因為,妻子強勢了,就會造成兒子膽小,女兒將來也變成“和媽媽一樣強勢的女人”。
這條微博的評論區(qū),還有人曬出北京西城區(qū)民政局的掛畫,內(nèi)容為:
做一個好主婦,好母親,是女人最大的本事,為什么非要削尖腦袋,累吐了血,跟男人爭資源,搶地盤???
上海也不逞多讓,告訴你:當一個家暴老公被妻子黃女士擁抱時會產(chǎn)生怎樣的化學反應(yīng)?第一次,老公打得更厲害了;第二次,他愣住了;第三次,他酒后吐真言……
夠了夠了,本來還以為山東衛(wèi)視春晚小品的“我花了四萬塊錢買了她21900天,平均一天不到兩塊錢”已經(jīng)是登峰造極之作,真是未婚未育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想不到帝都魔都你們這些濃眉大眼的,也會叛變革命。
要不是告訴我這是2018年的一線城市的現(xiàn)場報道,我還以為發(fā)生在古印度。
跟斗地主似出,山東出一對A,北京出一對司令,上海直接給你天王炸。
當代女性的處境,就是在一線城市,也比理想中惡劣太多了。
對于“抱著你吻著你問著你的”的所謂婚姻保鮮指導,我已經(jīng)無力辯論了,想來誰也不至于真的傻到要照著做。要真敢去抱家暴老公的,那都是鐵了心要找死的,根本無藥可救。
另外那三張圖,雖然表述方式不一樣,但暗含的邏輯是相同的:
女性無論在社會上還是家庭里,都應(yīng)該且只能承擔一個輔助者的角色——“做一個好主婦是女人最大的本事”,“干嘛要跟男人搶地盤啊”。
“強勢”一詞用在女性身上,就是貶義詞——“女兒不由自主就會朝著強勢的方向發(fā)展”。
家庭和諧主要是女人承擔的責任和義務(wù)——“聰明的妻子為了兒女,要盡量去樹立丈夫高大偉岸的形象,讓丈夫成為女兒的榜樣和依靠”。
讓我們?nèi)套?nèi)心噴薄而出的F**K,來一條一條地分析批駁一下。
首先,我從來不知道“女權(quán)”到底是什么,但我懂得人權(quán)是什么,知道平權(quán)意味著什么。
不能因為你是女的,就覺得可以理所當然地得到得更多,可以少付出多收獲。所以,我從來不認為,因為女性空間想象能力遜于男性,我們就應(yīng)該享有大商場里最容易停車的那些車位的優(yōu)先權(quán)。
畢竟,如果因為弱,就要求特權(quán),那這種弱點就永遠不能得到進化改善。
特權(quán)不該,但平權(quán)必須。
作為女性,有一樣的資格被鼓勵被期待,被認真地告知“做個好主婦是光榮的,做個好的女老板、女員工、女同事,當然也都是了不起的”,“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任何一種人”,被真誠地詢問“你現(xiàn)在做的事是你真正想做的嗎”,“未來事業(yè)定位如何,理想中的家庭分工是怎么樣的”。
你可以在每個階段做你真正想做的事,也應(yīng)該承擔好自己的每一個角色,而不是必須鐵板釘釘?shù)刂荒苷J同一種價值觀,“做好主婦才是最光榮的”。
所有人都這么想,這個世界該失去多少精彩啊,你看不到女政治家,女飛行員,女科學家,女商人,女演員……大家都去當主婦了呀。
兩性之間,從整體上講,當然有擅長領(lǐng)域的差別。但要是具體到個人,每個人都應(yīng)該擁有平等的權(quán)利,我們的人格是對等的——這一點在幾百年前,人類就已經(jīng)達成共識了。
其次,既然人人平等,那么如果“強勢”在男人身上不是貶義詞,放在女性身上就應(yīng)該是一樣的。
你會因為她們強勢,就不欣賞撒切爾夫人或董明珠女士嗎?
拆開來講,如果“強”是形容能力才華,那么不論男女,都是越強越好。若是形容脾氣個性,不管男強女弱,還是女強男弱,都不太好,都意味著家中已經(jīng)沒有道理可講,任憑脾氣強的一方說了算。
誰說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哪里都該是講道理的地方。
想想春節(jié)前刷屏朋友圈的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對于岳父流感死亡事件,一個重要的反思就是:雖然我在家里賺得最多,思考也比較理性,但我說了不算,一直是脾氣最強硬的岳父說了算。所以雖然知道不合適,但卻沒攔住他大冬天開窗通風,也沒及時把孩子隔離,我的軟弱差點連累全家。
你說女強男弱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好的影響,難道男強女弱就不會了嗎?
多少家庭里,弱勢母親生活在家暴或者冷暴力威脅下,孩子跟著心驚膽戰(zhàn)甚至被迫早熟,運氣好的成為“神秘巨星”,運氣差的就成了邊緣少年。
憑什么不去跟他們搶地盤?你搶或不搶,地盤就在那里,誰都有資格搶。
最后來說家庭和諧,毫無疑問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承擔的責任。向來一方的付出也必須得到另一方的回應(yīng),你來我往,才有機會成立。
啥叫“聰明的妻子為了兒女要盡量去樹立丈夫高大偉岸的形象”?
形象這種東西,終其一生都是自己設(shè)立并維護的。若爸爸已經(jīng)是一個油膩的中年人,就是當小說家的媽媽,也沒辦法愣塑造成一個白衣飄飄的少年郎。人設(shè)容易塌啊。
有多少女性,已經(jīng)一邊在工作,一邊在喪偶式育兒了,難道還要求她們再打第三份工,去承擔丈夫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公關(guān)?
就是要塑造,也是父母互相成全,不能只要求一方為另一方打掩護。
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如果生活中出現(xiàn)這些無聊無望的言論,你要有信念,這些吵鬧的人怎么講怎么想跟我無關(guān),我有自己的判斷力。
看到一條關(guān)于“女性該如何處理25歲的焦慮”的視頻,推薦給各位,無關(guān)婚戀,無關(guān)家庭,就是四個永遠的“女孩”——29歲的網(wǎng)店店主、32歲的旅行博主、43歲的保潔主管和71歲的老年模特,在對話25歲的焦慮問題。
29歲說的是追求成功不必害怕,32歲說的是經(jīng)歷過的都是財富,43歲說的是做出選擇永不后悔,71歲說的是堅持自我總有機會。
“如果我的青春正逢現(xiàn)在這個時代,我會一心一意地去干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這個時代是允許你這樣去做的。”——楊光
來自:小明的朋友,“見小曰明”的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