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米 ”們好,我是書單課堂的產品經理白小白??,這是書單課堂的第6次上新。
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讓我重進大學,我將修好兩門課:演講和說服。”
小白我曾經不以為然,但是,這兩年,我的看法變了。
最近幾年,你會發(fā)現(xiàn),類似《奇葩說》、《我是演說家》等泛語言類節(jié)目突然火了起來,這背后,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交流”真的太方便了,加個微信,就可以開聊。
打字發(fā)錯了,可以撤回;不知道怎么回話時,丟個表情包就搞定。就連發(fā)語音,說不好,還可以上滑取消發(fā)送。
可是有一天,當你離開了手機屏幕,回到現(xiàn)實情景時,你發(fā)現(xiàn)一切都變了:
你是個學生,參加社團活動,要求每個人說幾句感想,可你支支吾吾的,半天擠不出兩句話。
你求職面試的時候,要用3分鐘介紹自己,你說完“我叫XXX”就戛然而止,空氣突然安靜。
你是一個普通職員,每個月做業(yè)務匯報,說話吞吞吐吐,領導索性玩起了手機……
你與客戶交談,要在10分鐘內讓他信任你,可講了半天,客戶還沒get到重點……
當我們越來越依賴文字短訊、語音、表情包這些交流方式的時候,我們也慢慢地失去了面對面的表達能力。
但表達能力是如此重要:
它是你工作能力的放大鏡——你可以在一群人面前,將你平時的工作積累,一次性輸出;
它也是你影響更多人的無線網——一對多的表達能力,能節(jié)約大量時間和人力,讓工作的進展更加迅速;
《奇葩說》第3季,導師之一的羅振宇老師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
“職場,或者說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表達能力。因為,傳統(tǒng)社會最重要的資產,是財富和權力,而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能力,是影響力,影響力怎么構成?寫作,演講。”
· 演講冠軍是如何靠口才打天下的? ·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這個課程,就是教大家如何從0到1,學習好好說話和表達的。
而課程的兩位主講人,都是靠口才打的天下。
一位是《我是演說家》的冠軍,一位,是亞軍。
他們,絕對稱得上是說話界的高高手,是國內最會表達的人:
先說說熊浩老師。
他曾和“臺灣辯論之神”黃執(zhí)中打過一場辯論,被辯論界的晚輩稱為“浮屠之辯”。
作為反方四辯,熊浩“浮屠六層”的立論,將這場辯論變成一場浩大的行為藝術,腦洞非常大。
這場辯論打得黃執(zhí)中心服口服,以至于他在評價熊浩時,給出了業(yè)界最高贊譽,稱他為:“中國辯論界最好的四辯,沒有之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熊浩同時也是馬來西亞世界大學生辯論賽、澳大利亞全澳大學生辯論賽等等重要國內外華語辯論賽事的常駐評審。
2016年,憑借出色表現(xiàn),他一路過關斬將,拿下了《我是演說家》的冠軍:
而吉如老師,最初被廣泛關注,是因為她那場刷爆微博朋友圈的“哈佛女孩愛國演講”,《國強則少年強》。
她從少女戀愛的安全感開始講起,最后落到家國天下上,聽者無不被深深感染。
《我是演說家》決賽中,評委樂嘉說,“每一次聽吉如的演講,我血液流動速度就會加快,會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別看她看起來年紀輕輕,在很多大型演講比賽中,她已經取得了非常優(yōu)異的成績。
除了《演說家》亞軍,她還獲得過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冠軍、2008年北京大學模擬聯(lián)合國最高獎最佳代表獎、單項獎最佳口語獎等等大獎。
· 普通人,也可以成為優(yōu)秀的表達者 ·
為了讓更多人領略演講的魅力,熊浩和許潔如老師在開課之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他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做詳細調研,目的是解決兩個問題:
1.好的表達者,應該是怎么樣的?
2.該怎么教,才能讓你成為那樣的人?
他們實實在在地下了笨功夫——
把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演說家拉了一個長長的清單,逐一去拆解、分析、提煉他們的經典演講。
奧巴馬、馬丁路德金、林肯、黃執(zhí)中、顏如晶、馬云、羅振宇、羅永浩、喬布斯......
逐一分析他們的開頭、他們的觀點,他們的語言結構......
與此同時,兩位老師將自己過往習得的經驗,通過提煉,把一場演說的各個要素總結歸納,變成流程步驟和技巧。
最終,形成了下面這份干貨滿滿的課程表。
“書米”們不妨認真感受一下
▽
▲ 前3課已上新,隨后的20課,將在周一到周五每晚7:00,逐節(jié)更新。
記得李開復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有思想而不表達的人,就等同于沒有思想。
口才是社交的需要,也是事業(yè)的需要。
你說的話,是別人了解你、認識你、欣賞你的唯一途徑。
這些機會,也許是一次面試、也許是一次述職、也許是一次公演、也許是一次求婚。
學好說話與表達,或許會給你的人生打開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