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人生如棋,能算一步是庸者,能想十步方為智者。有先見之明的人頭腦睿智,洞察世事;常能未雨綢繆,而不會臨渴而掘井。
鬼谷子告訴我們,善于揣摩,勇于決斷才是有先見之明的人。
鬼谷子說:審其情,知其之輕重;審其意,知其所好惡。大意:勘查事情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以了解輕重緩急;審視對方的態度和心理變化,知道其興趣是否改變。
有些現象和結果的產生不是無緣無故的,凡是事物都有內在的關聯,看似表面的現象都有內部的規律,任何事物的結局都注定在它的開始與過程中。所以了解考察得越細心和越持久,真相就越明顯。
春秋時期衛國的法律規定,偷駕君車的人要判予斷足的罪。衛國君主曾經非常寵愛美女彌子瑕,有一次她的母親病了,有人知道后就通知她,彌子瑕就詐稱君主的命令連夜駕著君主的車子出去了。君主聽到這件事反而贊美她說:“多孝順啊,為了母親的病竟愿犯下斷足的懲罰!”
還有一次彌子瑕和衛君到果園去玩,她吃到一個甜桃子,沒吃完就獻給衛君。衛君說:“真愛我啊,自己不吃卻想著我!”
等到她容色衰退,衛君對她的寵愛也疏淡了。后來她因為一件小事得罪了衛君,衛君說:“這個人曾經詐稱我的命令駕我的車,還曾經把咬剩下的桃子給我吃。” 彌子瑕的德行和當初一樣沒有改變,以前被認為孝順而后來被治罪,只是由于衛君對她的愛憎有了極大的改變。
如果彌子瑕能觀察到君主興趣的變化,就可以早做準備,想辦法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鬼谷子說:揣情之術,可以使人富貴,也可以使人貧賤;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敗。即使賢明的上智之人,若不懂忖度時勢,探人心理,面對隱藏真情的對手,也依然不能識破。
劉慶孫在太傅府任職,在這期間,名人多被他構陷,只有庾子嵩不把心思放在世事上,使他沒有空子可鉆。劉不死心,后來就抓住庾子嵩生性吝嗇而家境富裕這點,慫恿太傅向庾借千萬錢,希望他表現得吝嗇不肯借,然后在這里找到可乘之機。
于是太傅就在大庭廣眾之下找庾借錢,這時庾已經醉醺醺的了,頭巾顛落在小桌上,他把頭伸進頭巾里戴上,慢吞吞地回答說:“下官家原來大約有兩三千萬,隨您取多少。”劉慶孫這才佩服了。
后來有人向庾子嵩談起這件事,庾子嵩說:“這可以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庾子嵩真聰明,他太善于揣摩對手的心思了。
清朝時的年羹堯用重金廣羅天下才子,并養在幕府里。年羹堯很欣賞一個叫蔣衡的孝廉,待之以禮。有一回蔣與年談論科舉考試,蔣衡說希望通過科舉考試博取功名。年羹堯當時聲勢顯赫,信誓旦旦地向他保正,下科頭名狀元應該歸你。
蔣聽后大為驚詫,他從談話中看出年擅用權勢,已經狂妄到了極點,將來必有災難。事后他就勸另一個秀才,災難很快就要來,我們不能繼續住下去了,還是趕緊走吧。但秀才不聽,認為他純粹是杞人憂天。蔣只好不再管他,假托生病向年羹堯告辭回家。
后來年果然犯事,招來殺身之禍,幕僚們都跟著受牽連。但蔣衡的精明之處,就是能揣摩對方的心理,通過談話看透對方的本性,并預見災禍,提前做好準備,保全了自己。
所以學會揣情之術,可以幫助我們洞察是非,預見災禍。要做一個有先見之明的人,首先要懂得取舍,關鍵時候要敢于放棄,認準了的事情就堅決執行,不可猶豫。
其次,我們要學會在與人交談中看清對象的興趣變化,以及志向和意圖,同時認真分析得失,做好提前撤退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