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從修身養性、勸學、安家、治軍、從政、處世方面造化很深,很值得后人們學習。
在修身方面,主要引用諸葛亮的《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是孔子、孟子以及佛家修身必備的素養。不可輕易動怒,惱怒傷肝。古今庸人皆以惰敗,才人皆以傲敗,不可驕傲。不可思慮過度,過度則傷脾,可導致氣虛。還應節欲,欲望太多,容易心煩意亂。
勸學方面,告知后人們要多讀圣賢書,尤其是史書,讀史使人明智,并且每讀完要寫日記,或者讀后感,閱讀圣賢書啟迪智慧,豐富人的內涵。
齊家方面,應把家和自己當做一個整體,不輕視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關愛家人,孝敬父母。
治軍上,則多后發制人,以靜待動,養精蓄銳后把握時機更容易致勝
從政方面強調,官場險惡,官員同級、上下級之間經常勾心斗角,一定要謹言慎行,言多必失,做到不失人,不失言。
處世方面,謙虛謹慎,不可驕傲行事,自古就有:“滿招損,謙受益”的警句。交友也要交良友,多交良友可匡正自己的過失。在處世方面還應注重剛與柔的應用,應剛柔并濟。水是萬物中最弱的,卻能克萬物中最強硬的東西,柔弱往往勝剛強,柔弱并不是懦弱,而是軟實力。剛強也是必須要的,男兒當自強不息,當然剛容易折,所以剛柔并濟、能屈能伸才是處世之道。
綜上,學習曾國藩的為人處事之道,會使我們在做人做事上都有長進,從而更容易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