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1日,本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對美國發動恐怖襲擊,釀成驚世慘案。隨后,美國展開報復,阿富汗戰爭正式打響。
如果從表面上看,美國之所以進軍阿富汗,是出于對基地組織和支持它們的塔利班的報復。但實際上內幕遠沒有這么簡單,在之前《地緣政治57:美國為什么會發動阿富汗戰爭?》中,云石君已經做了解讀:如果僅僅是為了打擊基地這個恐怖組織,是不值得讓數以萬計的美國大兵,在此處逗留十余年之久——不管有什么深仇大恨,性價比決定了,這事兒更應該交給中央情報局。美國之所以大舉進入阿富汗,其最根本的目的是想以此為契機,撬動中亞地緣政治格局。
阿富汗是中、俄、伊三大地緣勢力交匯,它的歸屬,會對亞洲地緣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如果美國在這塊土地上站穩腳跟,就相當于同時在三大勢力的后方開辟出新的戰場,中俄伊的后方安全形勢將不可避免的空間惡化。
鑒于阿富汗地處亞歐大陸內陸,地緣格局相當閉塞,即便是鄰近的周邊勢力,都很難對此地投射影響。在《地緣政治56:是什么鑄就了阿富汗“帝國墳場”威名?》一文中,云石君以蘇聯侵略阿富汗的失敗為例,證明了在阿富汗這種特殊地緣環境下,任何一方勢力對它的影響都是極為有限。外來力量即便實力超強,面對阿富汗土著勢力,也頂天就能保持個微弱優勢。即便侵入者不計成本的投入,但只要其他勢力稍做幫助,土著反抗勢力就能將侵略者拖入泥潭。
蘇聯好說歹說也是個超級大國,當時還跟阿富汗接壤,尚且落得這般下場。美國雖然比蘇聯國力更強,但與阿富汗的地緣關系上卻遠不如蘇聯緊密,所以這么來看的話,美國經營阿富汗的難度也不在蘇聯之下。所以,只要有周邊勢力介入,美國也難逃當年蘇聯下場——當年就是美中等國暗中支持阿富汗反抗勢力,最終把蘇聯坑了個稀里嘩啦。
鑒于阿富汗的特殊戰略位置,中、俄、伊都不可能樂見美國插足。如果這三方有意添亂,美國步蘇聯后塵幾乎是難以避免。
不過時局的演變,卻破天荒的讓美國避免了這種不利局面出現。
21世紀初的美國威震全球,經過90時代的經濟高速增長,美國國力在這時達到頂峰。
而反觀能能對阿富汗施加影響的主要周邊勢力: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元氣大傷,然后又在90年代不斷衰退,連一個車臣戰爭都打的狼狽不堪,國力基本滑到谷底——科索沃戰爭和南斯拉夫的解體,證明俄羅斯的實力已經衰落到遠遠不如美國的地步。
至于中國,雖然歷經二十年改革開放,比之前大有進步,但畢竟底子實在太薄,和土豪般的美國比起來仍不夠看。
還有一個伊郎——只是,連中俄都是這個樣子,伊朗還能怎么樣?
正是出于對自己這份傲視群雄的實力的絕對自信,美國才悍然以反恐劃線,勒令其它任何國家不得對恐怖勢力——說穿了就是阿富汗反美勢力提供任何支持,否則就是美國的敵人。
這種非敵即友的劃線,果然讓所有周邊勢力噤若寒蟬,就算明知美國動機不純,但懾于其強大實力,也只能表態認可。美國獲得了在不受外力干擾下,直接經營阿富汗的歷史性機遇。
這也是美國形勢最好的時期,不僅在戰場上層層推進,逐步鞏固自己對阿富汗的控制,而且以阿富汗為基地,加強了對中亞的滲透,一度在土庫曼、烏茲別克等國掀起顏色革命,并對伊朗形成巨大壓力。
這也正是美國的目的。阿富汗本身只是一是塊地處內陸的閉塞之地,美國之所以砸這么大血本來經營,歸根結底就是要以此為基,改變整個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
不過,美國的美夢并沒有持續太久。中亞顏色革命沒多久就開始衰退,親美勢力也紛紛下臺;至于伊朗,雖然困境重重,但卻始終屹立不倒。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俄羅斯的反彈。中亞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范圍,伊朗也是俄國長期盟友,美國要動自家后院,它當然不能坐以待斃。
可如果單單是俄羅斯,還不足以徹底扭轉局面。畢竟俄羅斯已不是當年的蘇聯,雖然國力較90年代有所恢復,但跟美國相比仍多有不如——美國之所以敢打中亞的主意,也就是看準了俄羅斯已難有太大作為。
但中國影響力的出現,卻完全超乎美國意料。幾乎與阿富汗戰爭同步,中國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國力爆發式增長。
伴隨著自身的崛起,中國通過經濟的手段,不斷拓展對中亞的地緣影響力。
雖說中俄在中亞也存在諸多矛盾,但在阻止美國進入這一點上,兩國立場完全一致。
這樣一來美國就麻煩了。俄羅斯對中亞的政治影響是基于地緣關系而生,遠比美國牢固。之前之所以出現松動,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經濟的因素。而現在,中國的進入,彌補了這一缺陷。
中亞在地緣政治上受俄羅斯影響,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又越來越深,政經皆系于中俄的情況下,中亞豈有投美之理?
而就伊朗而言,中亞顏色革命失敗,意味著俄伊之間的戰略通道并未切斷;同時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又使伊朗可以通過對華輸出石油獲得物質支持——這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了美國經濟制裁的負面影響。所以伊朗也能繼續扛下去。
當然,作為江湖老大,美國定下的反恐紅線,中俄一時還是無力打破的。但在紅線之外,中俄固守勢力范圍則不必有任何顧忌。
這下就輪到美國吃癟了。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阿富汗的地緣環境,導致美國經營這塊土地,非但不能獲得任何直接回報,反而要源源不斷的消耗天量資源。
要是能借阿富汗改變中亞地緣政治格局,那美國這么砸錢倒也值得。但如果不能,那就不單是將大量的資源流水般砸進這無底洞,美國還得眼瞅著中國快速壯大,自己卻分身乏術,無力應對。
阿富汗非但沒有成撬動地球的杠桿,反倒成了吞噬自己的泥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最終使美國人喪失了繼續下去的信心。所以,等到本拉登被擊斃,美國總算有了止損的理由,旋即馬上宣布結束戰爭,開始退兵。
由于地緣關系上風馬牛不相及,隨著美國軍事力量的退出,它在阿富汗的影響力也就不可避免的大幅衰落。未來的阿富汗,又將成為周邊地緣勢力的舞臺。
對中國來說,現代科技的進步,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緣屏障對中阿交流的阻礙;而國力的增長,也讓中國有了拓展對阿影響力的本錢。
不過,在云石君看來,中國對阿富汗卻并沒有顯露出太大的興趣。雖然中國對阿投資在增長,但中國并未開啟連接兩國陸上邊境的瓦罕走廊通道,更未修建連接兩國的道路交通設施,規劃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也未沒有途徑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