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實踐中,即使是“主動向上級請示匯報”與“從不主動請示匯報”兩種現象,也是需要再進行細分的,否則無法準確判斷哪類人員的責任心更強!身為管理者,不可以停留在這種“大”的現象、行為上對下屬做出判斷、評價,否則不利于自己的管理工作實施。
一、積極主動請示、匯報工作的下屬,也是有非常大區別的,身為管理者務必理性評價。
管理者的能力高低、水平差異,表現在對現象背后本質的判斷。表象背后真實意圖、目的、原因、出發點的判斷,才是實施管理的關鍵,也是檢驗管理者能力與水平的重要參考項。
1、有能力、有水平、有責任心的下屬
“匯報工作”是門功夫,也是一種職業技能。我們大家都清楚,匯報工作分為很多種情況。例如,工作計劃、工作進展情況、工作過程中問題、工作總結等等,都屬于“工作匯報”范疇。而且根據匯報工作場合的不同,有分為公開場合、私下場合、工作過程中、下班之后等等。
每一個工作匯報,都是一門職業技能。
最基本的一個大原則就是:帶著自己的思路、方法、意見、建議向領導匯報工作。并且盡量的數據化、可控化。
真正有能力、有水平、負責任的下屬,是真正為了工作的達成來進行工作匯報的。或者為了向領導提出自己某些看法、主張、意見、個人提議等等,與領導進行有效的溝通。
這才是真正有責任心的下屬。而且屬于能力、水平、職業素養較高的下屬。更是領導值得重點關注、重點培養的人才。
2、能力或者水平相對較低,但有責任心且追求進步的下屬
這類下屬,他們的能力或者職業化程度不夠高。或許他們提出的看法、意見、建議、規劃、計劃等等不成熟、不完善、不合理,但確實是在積極主動的找到領導進行相應的溝通。
他們雖然可能潛力有限或者還需要很長的培養、鍛煉期,但他們是領導應該感到欣慰的下屬。也是富有責任心的下屬。因為只要是身在職場的人,只要在例行狀態下都知道一個道理:帶著解決方案與個人想法找領導匯報工作。
3、貌似積極主動,實則甩鍋的下屬!
有些下屬,其實是一種小聰明。他們用積極主動匯報工作的方式,其實是想推卸責任、是想把問題、難題甩給領導。
他們最希望聽到的一句話是:哦,這個事情我再想想,然后再和你談......
這類下屬聽到這句話,心里那個美啊!反正問題已經不是他的了!因為領導說了,他得想想。我等著就可以了。
這種下屬,需要特別注意。
4、名為積極主動匯報工作,實則以此為借口、手段來巴結領導的下屬。
他們積極主動的匯報工作,實則并非了為工作!工作效果的好壞并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他們要的是想辦法和領導多相處,有機會拍馬屁、套近乎!
身為管理者,只要大腦是清醒的,都能感覺的出來的!
5、名為積極主動匯報工作,借機邀功、借機發牢騷、借機踩自己的同事的下屬
身為領導,如果看不懂、分不清他們來干什么來了,他們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會非常麻煩的。
以上五種情況,都是以“積極主動找領導匯報工作”為表象的,但其內在卻又非常大的差異。管理者、老板等等群體,需要理性的去評判、分析。否則,極其容易對某人形成錯誤的認知、評價。這將導致管理決策、實施過程中出現偏差甚至錯誤。還有可能導致自己所負責團隊、部門的不穩定。
二、從不主動匯報工作的下屬,也分為很多類哦!千萬別下某種統一的結論!
1、心虛、懼怕領導的下屬,職業經歷太短,不敢去找領導的下屬。
老鬼剛剛步入社會進入企業之后,內心里對自己的領導太尊敬了,尊敬到了敬畏的程度。這種敬畏,會導致不敢主動去找領導。怕說錯話、怕自己當時會語無倫次。
原因就是這么簡單!
2、受到某些職場老油條影響,怕被那些老油條、消極的同事排斥,而不敢找領導匯報工作 的下屬。
很多公司里面的基層員工中,都會有不小的人群比例,內心里就是排斥領導的,在這個“價值觀”方面挺一致。甚至私底下喜歡性的發牢騷、吐槽。說領導、公司各種負面的評價、看法、預測。
這個群體在很多 企業中都是存在的。
而在這個群體的“邊緣”會有一些員工,他們其實內心里對領導沒什么負面看法、評價,也希望積極向上,希望與領導搞好關系,但是又擔心、害怕同事們的排斥、隔離或者不愿意因此承受日常與同事們相處時那種懷有不屑、敵意的感覺。因此,也選擇了遠離領導。
這類型的下屬是存在的。他們多是老實人、老好人。沒什么主見。但工作起來沒任何問題,也算是任勞任怨、交代的工作也能夠認真完成。甚至壓一些重擔,也能完成!
這種員工,對工作 責任心或許是很強的!領導、老板一定要認清楚這個群體。他們多是不喜歡找事、喜歡當好好先生的老黃牛。
3、對領導不屑的一群下屬
有些下屬從骨子里是看不起、瞧不上領導本人的。而有些不是瞧不起領導這個人,而是對“領導”這個位置鬼使神差的感覺厭惡。誰當了領導就會看誰不順眼!
4、對職場認知缺乏理性理解,認為當領導的就該主動找下屬溝通的下屬
有些下屬,其實他們強烈渴望得到重視、得到提拔。但是他們屬于完全被動型的。他們認為當領導的就應該看到他們的努力,當領導的就該主動體察民情,當領導的就該主動找到下屬與下屬溝通、交流。
這些下屬中,有很多工作能力、水平、業績還是不錯的!只是對于領導與下屬之間互動的邏輯關系、順序等等方面的認知,與領導不同。
認為領導應該具有伯樂精神,應該具有周文王請姜太公、蕭何夜下追韓信、劉備三顧茅廬那樣的精神、態度。應該主動的找到他們。這也導致了他們從來不與領導主動匯報工作。當然了,他們在本職工作 方面,往往盡職盡責、成績出色。
如果您認真觀察就會發現,這些都是“從來不積極主動找領導匯報”下屬的人,但他們的出發點、原因差異非常大!如果管理者不能進行區分,那就麻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