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屬于物理學范疇,對世間萬物的生長變化,有絕對的決定性意義。
西醫學是建立在艾克死光機觀察物質的分子式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只承認有形之物的存在,不承認無形之氣的存在。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學,氣象學,光學,聲學,數學,哲學,……,都不是有形物質,都不能用艾克絲光看出來。所以西醫的儀器,用來研究人的生理病理,研究病因和治療,就存在極大的局限性。試舉幾例,就可知一斑:
比如對人們體質的問題,中醫分為陽亢型、陽虛型,及陰陽平衡型三種體質。陽亢體質,也叫熱性體質,飲食宜平和清涼之物,忌吃溫熱性食物。如果誤吃溫熱性食物,即易生病。陽虛型體質,也叫寒性體質,飲食宜于溫熱性食物,而大忌寒涼性飲食。稍有不慎,誤吃寒性食物,即能生病。只有陰陽平衡之人,適應能力較強。但是西醫的一切儀器,就無法辨認誰的體質是陽虛?誰是陽亢?誰是陰陽平衡之人?這就是西醫儀器檢查的局限性。
世上萬種疾病,也有寒熱溫涼的偏性。既不寒也不熱的疾病,是很少的。不過由于疾病的復雜性,有胃熱脾寒,有肝熱腎寒,有上熱下寒,有表熱里寒,有標熱本寒,……,所以有時用藥就會有寒熱兼顧的現象。還有“微者逆之,甚者從之”,比如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白通加豬肚汁湯,風引湯,都有反佐之藥。
世上萬物,同樣具有寒熱溫涼屬性。一切食物,一切藥物,同樣具有寒熱溫涼屬性。食物與藥物的這種寒熱偏性,正是它能夠治病的原理所在。西醫沒有寒熱溫涼概念,所以無論對病因的認識,還是對藥物功能的認識,都是懵懂不知的。
比如熱性咳嗽宜黃芩貝母,寒性咳嗽宜干姜細辛;熱性小便不利宜車前滑石,寒性小便不利宜附子肉桂;熱性下利宜芩連硝黃,寒性下利宜干姜石脂;……。萬病的病因,都有寒熱之分,一切藥物,也有寒熱之分,這本是中醫常識,但是西醫居然不知此理。
有西醫院士腫囊疝者,說要用研究西藥的方法來研究中藥。是不是也要讓中藥跟西藥一樣,讓人們不知道藥物的寒熱屬性?不知道藥物的溫涼補瀉?以便跟西藥一樣,連一個感冒也治不好?連一個高血壓也治不好?以便對病人長年割韭菜?
中醫說病因有寒熱之分,有什么事實證據?脈舌所見,就是事實證據。比如舌紅絳,苔黃糙,脈滑實,而見發熱,或下利,就是大熱大實之證。宜速投白虎或承氣,可以迅速向愈。如果舌淡白,脈沉弱,而見發熱下利,是體內大寒,宜速投四逆真武,可以無疑。西醫因為不會望診,不會切脈,對病人體內是寒是熱,是個瞎子。所以寒熱不辨,盲目用藥,就把小病治成大病,然后讓病人完蛋。腫院士面對新冠病毒,為什么急得掉眼淚?為什么說“沒有特效藥”?因為他對中醫狗屁不通,怎能不嚇得掉淚?可悲的是,多數人還跟著他的指揮棍瞎跑,不亦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