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熱下寒的患者很多,但上寒下熱的病例比較少。這種病人經常覺得自己感冒了,動不動就流鼻涕,往往一拖好幾年,最后拖成麻煩的病。
今年10月12日,有個32歲的女患者滿面愁容來看病,告訴我自己患了結腸炎,在醫院里治了差不多一年,眼看著越來越嚴重,心煩得很。自述6年前剖腹產女時,產前產后感覺都很正常,只是偶爾覺得小腹疼,然后是大便不順暢,總有便意,但只能便出一點點,這個還能容忍,無法忍受的是總覺得自己感冒了,稍微一著涼就會流鼻涕,整個上半身怕冷,但下半身有時還熱得出汗。拖了一段時間,精神越來越不好,而且月經開始變少,痛經厲害。于是去醫院檢查,結論是患了結腸炎。于是開始吃藥打針,治療差不多一年,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對醫院沒了信心。從別人那里了解了我治療的案例,來找我試試。肚子脹,吃多一點就脹,吃飯不是很香,小便短赤,下半身經常出虛汗,上半身經常怕冷,臉色黃。月經周期正常,但量小痛經,并且顏色深。舌質暗紅,舌苔薄黃,舌體中間凹陷一塊。脈細數、心脈小重按澀、肝脈弦緊、腎脈弱重按有力、肺脈弱小、脾脈大而強且澀、命脈偏小弱。判斷為血瘀氣滯、脾虛胃熱、大腸經熱。估計是剖腹產引起的淤血,然后產生一系列的問題。處方:半夏、黃芪、人參、炙甘草、黃芩、黃連、大黃、大棗、柴胡、枳殼、川牛膝、赤芍、生地、川芎、當歸、紅花、桃仁、穿山甲、地龍。
9月27日,她來復診,吃了7劑,中間來了例假,不過這次痛經好些,小腹沒怎么痛了,大便還有些不爽快,但拉得多了不少,小便多了一點,也不那么黃了,身體感覺輕松。脈象好些,沒那么數,平滑了好多。加一處方,先吃3劑,然后調整前面的方子再吃5劑。或者感覺大便不爽的話,就交替吃兩個方子。加處方:桂枝、炙甘草、山楂、神曲、雞內金、生姜、大棗、厚樸、枳實、大黃。
前天她過來復診,很高興地告訴我說:交替吃完大概11劑,感覺挺好,上半身不怕冷了,下半身也不怕熱出汗了,大便順暢了。因為那天剛好陪同事去醫院,所以又檢查一下,居然沒有結腸炎了,自己很高興,但想到月經問題,希望經前再調理一下,以絕后患。
看更多的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bcqh2015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