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正月山茶滿盆開,二月迎春初開放。
三月桃花紅十里,四月牡丹國色香。
五月石榴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滿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態,十月芙蓉正上妝。
冬月水仙案上供,臘月寒梅斗冰霜。
包含了一年四季中的多種花卉
歡迎大家認一認
另外,莫錯過文末的
【互動彩蛋】&【延伸閱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云”賞花互動】
以上12幅圖中
您最喜歡
哪一幅圖中的
哪一種花
歡迎您推薦一首與此花相關的詩詞
國博君的小伙伴將在大家推薦的花與詩詞中
挑選搭配最美的
制作成壁紙
在下一期的“國博珍藏云欣賞”中分享
所推薦詩詞一經選用
國博君將有小禮物相贈
歡迎大家寫評論、留言
【延伸閱讀】
國博館藏《百花圖》卷
清代鄒一桂繪《百花圖》卷,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這幅《百花圖》卷由清代宮廷畫家鄒一桂所繪,絹本設色,32.7×776.4厘米,《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一)著錄,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畫中繪四季草木雜花一百余種。起首畫折枝紅梅、水仙、蘭花,中間穿插桃花、李花、杏花、迎春、海棠、玉蘭、丁香、牡丹、繡球、朱藤、石榴、蒲公英、凌宵、蠶豆、月季、玫瑰、罌粟、芙蓉、百合、荷花、扁豆、鳳仙、梔子、夾竹桃花、牽牛、雞冠、蕙、桂花、菊花,終至臘梅、茶花、山茶。花卉以春夏秋冬四時季節為序,按照花開時間先后排列。布局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上下相對,左右相向。花卉有的一支獨秀,傲然挺立;有的三五成群,相互呼應,由于布置得當,畫面多不嫌其滿,少不嫌稀,一花一葉,皆有章法。繪畫技法工寫結合,如菊花以線勾勒,荷花、玉蘭等花則直接渲染。點花以粉筆蘸色,染著心處,一筆用水渲染,使花卉富有立體感。
該卷款署“臣鄒一桂恭寫”,下鈐朱文篆書“臣一桂書畫”、“派接徐黃”二方印,顯然為進呈之作。畫面收藏印甚多,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石渠定鑒、寶笈重編、乾清宮鑒藏寶、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包首的青玉別子刻“乾隆御賞鄒一桂百花圖”。該畫卷著錄于《石渠寶笈重編)第十冊,文字記載與實物相同。中國國家博物館現藏鄒一桂同名的《百花圖》兩卷(本文所分享為其中一卷),繪制精美,設色清麗,堪稱鄒一桂的代表之作。
走近《百花圖》卷作者
鄒一桂(1686—1772年),字元褒,號小山,又號二知、讓卿,江蘇無錫人。雍正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曾先后任職于廣西、云南、貴州等地,后進京為官,任大理寺少卿、內閣學士及禮部侍郎。以書畫聞名,而深受皇帝賞識,出入于宮廷,并經常奉旨作畫。曾奉命作《洋菊譜》,繪宮內栽種的一百種洋菊品種。是一位有官職的宮廷畫家。《清史稿》卷三O五有傳。
鄒一桂是一位注重書畫創作實踐的畫家。他擅長畫花鳥,間畫山水。其花鳥畫師法惲壽平,但又不墨守陳規,自成一家。在花鳥畫創作方面,他繼承了惲壽平重視寫生,用色清麗的傳統,主張“以萬物為師,以生機為運”。相傳,每年紫藤花開時節,鄒一桂都會來到紫藤樹下,研硯調色,為花傳神。他觀察花卉非常細致,就連花瓣下部的一圈綠色小片都要諦視琢磨,以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此外,他有一方“派接徐黃”的印章,也是他重視傳統的最好見證。“徐、黃”是指五代時的徐熙和黃筌,是中國花鳥畫成熟時期的兩位著名畫家。
鄒一桂結合自己長期對花卉觀察的經驗積累,加之自己創作書畫的親身實踐,編寫成《小山畫譜》。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論述花卉畫創作的理論著作,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注重繪畫理論的闡述,分別描述了一百余種花卉的顏色、形狀和生長規律;下卷摘錄古人畫說,并參以己意。外附使用絹紙畫具及裝潢收藏之法,并有《洋菊譜》三十六種花名。其中的“八法”、“四知”、“畫忌六氣”與“活、脫”二字訣,體現了鄒一桂主要的繪畫思想。
其中“四知”,即知天、知地、知人、知物。知天,即要了解“萬物生于天,天有四時”,比如夏秋之花皆有葉,春天之梅杏桃李各不相同;知地,即要掌握地域氣候條件對花卉生長的影響,如梅花北方盛開則南方凋謝,芍藥以京師為最,菊花則吳下更佳,湖南多木本之芙蓉,塞北無倒垂之楊柳;知物,指畫者必須了解各種花卉之間也富于變化,“一樹之花,千朵千樣,一花之瓣,瓣瓣不同”。知人:則是要把握養花者的培養之功。
鄒一桂的花卉畫重視寫生,用色清麗,充分體現了他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觀看鄒一桂的畫作,使人猶如置身于百花齊放的大花園之中。無論是冰清玉潔的梅菊蘭草、雍容華貴的牡丹芙蓉,還是野生家種的牽牛蠶豆花,或是尋常所見的桃李杏梨。布置在同一畫幅中,沒有高貴與野趣之分,沒有華麗與清新之別,有的只是自然萬物的絢麗燦爛、萬物生機,有的只是花卉自身賦予人們的真實美感。清代蔣寶齡評價他的畫是“以清艷之筆,競美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