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自朱棣遷都到北京到現在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關于故宮的靈異事件是層出不窮。之前還有人在故宮里看見以往宮女的影子,雖然科學人員出來解釋說宮墻含有四氧化三鐵,外加上雷電把電能傳導下來,所以宮墻就有了錄音帶的功能,會把以往記錄的情景放映下來,所以才能看到宮女的影子。盡管解釋的有理有據,但還是有很多人不買賬。
這么多年以來關于故宮的靈異事件層出不窮,那些未開放的院落就讓人們有了疑惑,既然故宮都已經開放了那為什么還會有未開放的地方?而這些未開放的地方就包含了冷宮。為什么故宮不開放冷宮?這件事一直是人們心中不解的疑惑,我們來看看溥儀是怎么解釋的。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冷宮的由來。“宮中多怨女”在古代一旦入了后宮就很難再出來,就算皇帝死了也不能改嫁,有些人甚至還要為皇帝殉葬。選入宮的妃子不能出宮,就算是失寵也只能呆在宮里。顧忌皇室的顏面,一般妃子失寵之后也不會賜死,只是找一個地方安置就好,這就是冷宮的由來。后來冷宮也就慢慢的變質,宮斗失敗、得罪皇帝、得罪宦官都有可能被關入冷宮。
根據明、清史料記載,冷宮并不是單一的一處宮室,只要是關押妃子的都是冷宮,故宮里有好幾處這樣的“冷宮”。例如王恭妃被關押在景陽宮、成妃被關押在乾西、珍妃被關押在景祺閣北三所。被打入冷宮的人多半都是被廢之人,電視劇里面雖然仍舊是一處富麗堂皇的宮殿,現實中卻是一些偏僻的陰暗小屋。
被廢之人沒有以往的封號,也就沒有了往日的榮華富貴,就連溫飽都需要自己工作來解決。因為落差太大且長期處于陰暗場所,很多妃子都懷著恨意選擇自盡,久而久之冷宮也就成了避而遠之的場所。近些年來有人說不開放冷宮是因為里面陰氣過重,怕人進去會沾惹到不干凈的東西。其實溥儀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提到過這個問題,我們看看溥儀是怎么說的。
溥儀的解釋就是里面什么都沒有,晚晴時期國庫有限,故宮里面很多場所都沒錢修繕,更不要提什么冷宮了。在一個用不到的地方浪費經費,顯然是不劃算的。有關人員也解釋道:“其實里面什么都沒有,只是因為年久失修怕傷及游客,所以才不開放冷宮的。”溥儀的解釋剛好配溥儀的網紅段子:“你可拉倒吧,朕的大清都亡了。”是啊,原本就是一個什么都沒有的地方,卻引來后世這么多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