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優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緯度位置:中緯度地區,大部分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2、 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3、 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內海:渤海、瓊州海峽。
4、 我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第二大島嶼是海南島。
5、 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在我國的西北部,簡稱新,黑龍江是我國最北的省級行政區,簡稱黑,廣東省簡稱粵,北回歸線穿過;首都北京,簡稱京。
7、 與我國陸上14個國家相鄰和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重點掌握俄羅斯、蒙古、印度、韓國、日本和馬來西亞等。此外朝鮮、越南既陸上相鄰也隔海相望。
第二節 人口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為13.40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我國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每年新增人口多;人口增長速度快。
3、人口數量過多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交通擁擠、住房緊張、人均教育經費減少、就業困難、資源短缺等。
4、為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國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5、我國人口分布很不均勻,以黑龍江的黑河和云南的騰沖為界,東多西少。
第三節 民族
1、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
2、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3、我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全國的西北、東北、西南。
4、民族分布的最大特點: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3、我國少數民族習俗: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節摔跤、朝鮮族的長鼓舞……
第三節 河流
一、以外流河為主
1、內流河是最終沒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
2、內流湖基本是咸水湖;外流湖是淡水湖。
3、我國的河流大多分布在東南部外流區內。外流河以降水補給為主,在夏季形成汛期。
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河流無結冰期,以北河流有結冰期。
4、京杭運河是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
5、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內流河以冰雪融水的補給為主,多為季節河。
二、長江的開發與治理
1、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東海,
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黃金水道”和“水能寶庫”之稱。
2、長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源頭—宜昌)
3、長江流域洪澇災害頻繁,重災區在中下游平原地區。洪災頻繁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流域內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支流多,流域廣,河道彎曲,泄洪不暢
人為原因:上游破壞植被—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積,河床抬高
圍湖造田—湖泊減小—分洪蓄洪能力下降
三、黃河的治理與開發
1、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注入渤海,是我國第二長河
2、河口—桃花峪,黃河中游地區,流經黃土高原,1支流較多,2黃土高原土層疏松,3夏季多暴雨(自然原因);植被破壞嚴重(人為原因),所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含沙量第一的河流。
3、黃河下游進入華北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使下游隨時隨處都有決口的危險,引發洪澇。
4、治理黃河的根本在黃土高原(中游河段),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修建大型水利樞紐。
第四節自然災害
1、概念:自然環境經常發生異常變化,其中有些會造成資源破壞、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等危害,這樣的異常變化叫做自然災害。
2、氣象災害:干旱、洪澇、臺風、寒潮等;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3、災害特征:種類多、分布廣、頻繁、危害嚴重等。
4、防災減災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