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細胞是否會轉移,一直是區分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關鍵指標,同時也是預測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有資料顯示,90% 的癌癥患者死亡都是由于癌細胞轉移所導致的。
首先就是局部侵襲,我們知道我們的細胞都有一個結構叫基底膜。一般來說,如果腫瘤不突基底膜,我們就叫它們良性腫瘤,突破了,就叫惡性腫瘤,或者癌癥(cancer)。免疫系統是癌變之前的最后一道防御機制。當腫瘤達到一毫米直徑的大小時,它需要獲得營養物質。
腫瘤細胞的生長速度受到非常多的因素影響,包括腫瘤倍增時間,營養情況,機體的免疫力,腫瘤生物學行為等等。
腫瘤的生長不僅僅是數量的增加,癌細胞之間的鏈接是非常不緊密的,當腫瘤細胞增長到一定體積的時候,腫瘤細胞會脫落,離開癌組織,隨著血管或者淋巴管,進入全身的各個組織和器官。
例如,乳腺癌組織可以轉移到腋窩淋巴結,鎖骨下淋巴結,甚至鎖骨上淋巴結,還會轉移到肝臟,大腦,肺臟,脊柱等血流豐富的器官。
癌細胞可以在這些新的器官安家,造成腫瘤的多發轉移,癌細胞容易在血供豐富的器官定植,因為血供豐富的組織,可以為癌細胞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有利于癌細胞增殖和生長。
(癌細胞在轉移)
有研究顯示,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可以清除大概10的5次方的癌細胞,當體內的癌細胞較多,超過10的5次方的時候,免疫系統難以消滅這些癌細胞,這些癌細胞就像“漏網之魚”般,快速的進行轉移。
有趣的是,每種類型的癌癥往往會擴散到某些特定的器官。比如最危險的皮膚癌黑色素瘤,經常會轉移到大腦和肺部,而前列腺癌則常轉移到骨骼。
更有趣的是,即使在癌癥侵入另一個器官之后,它的“旗號”仍然是由它“起家”的地方決定的。例如,結腸癌擴散到肝臟后形成的腫瘤,就與原發性肝癌不一樣,只能被稱為是結腸癌肝轉移或繼發性肝癌;再比如,乳腺癌擴散到肺部后,仍然像乳腺癌,而不像肺癌。
據科學家發現,從一個細胞突變為癌細胞,這個癌細胞不斷地分裂,從一個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最后發展為直徑1厘米的腫瘤團塊,大概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直徑1立方厘米的腫瘤組織,大概有十億個癌細胞。
一般來說,腫瘤細胞在癌變的早期是非常緩慢的,以結腸癌為例,80%左右的結腸癌由結腸息肉惡變而來,從結腸息肉發展為癌癥,需要5至10年的時間,但是結腸癌一旦發生,從早期變成晚期,可能只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
當然,這是一般的規律,有些腫瘤的生物學特征特別惡,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從腺瘤發展為腺癌,很快出現轉移。
總的來說,腫瘤細胞的增長是呈幾何系數的,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越來越多。所以,早期的時候可能會慢一些,等到積累到一定數量的時候,然后倍增一下,就非??植懒?。
舉個例子,假如你有1萬塊錢,每年可以翻倍,第二年有2萬塊錢,第三年有8萬,到達100萬,需要7年的時間,第7年的時候,有128萬。但是,從128萬到1000萬,只需要3年的時間,而且,1000萬與128萬,這兩者之間的絕對差距是非常非常大的。
盡管目前作為絕大多數腫瘤患者首選治療手段的外科手術,使一部分早期腫瘤患者獲得了良好的療效,相當一部分晚期患者仍免不了術后復發甚至廣泛轉移。
其原因可能在于某些腫瘤的非特異性生物學行為,早期即發生了腫瘤細胞的轉移而尚無臨床表現,手術雖切除了原發病灶,減輕了腫瘤負荷,但仍存在肉眼和各種檢測手段不能發現的亞臨床病灶或微轉移灶。
未來能否戰勝癌癥或許可以在控制癌癥擴散生長這方面多做研究。目前,很多靶向藥物就是通過分子靶向點來阻礙癌癥生長,阻斷癌癥細胞攝取營養物質。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