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啊,我給你出一道中醫診斷題。
血瘀證,是文老師經常聊到的一個證。很多疾病的產生、發展,都和淤血有關系。
血瘀證的表現有很多。下面五個選項里,只有一個,不屬于血瘀證的范疇,請你把它挑出來:
A,身體反復出血,不容易完全止血
B,腹中有一個腫塊
C,疼痛部位感覺如針刺
D,手足發麻、屈伸不利
E,臉色發黑
如果你心中有了答案,就請寫在本文的留言區。文老師期待看到你的高論。為了讓大家都能獨立思考,您的留言,在答案公布之前,暫時不予精選公開。
上期題目解析——
上一次,文老師問,經常口淡乏味,常常說明什么問題。備選答案有五個,分別是肝脾不調證、脾胃濕熱證、脾胃氣虛證、肝胃不和證、食滯胃脘證。
正確答案,是C,脾胃氣虛證。
口淡,是中醫里頭很受重視的癥狀。古往今來,中醫都認為脾胃氣虛是其主要原因。脾開竅于口。如果一個人脾胃氣虛,脾精不能散于舌,人就會感覺到口中無味。所以說,面對這個問題,中醫一般以健脾胃為主。
其它幾個選項,都有人選擇。文老師簡單地說一說。
A選項,肝脾不調。肝脾不調證,一般很少有口味的改變。其主要表現是兩側脅肋部位脹滿、疼痛,以及腹痛腹瀉。病情發作,和情緒變化有關系。患者一般舌苔白,脈弦緩。
B選項,脾胃濕熱證。脾胃濕熱,患者口中一般不會自覺味淡。相反,此類患者很可能有口臭、口苦之感。還有的,口中會感覺到黏膩。舌苔黃膩,舌邊可能有齒痕。
D選項,肝胃不和證。如果說肝脾不調,主要是以和情緒有關的腹瀉、便溏、腸鳴為主,那么肝胃不和,則主要是以和情緒有關的胃脹、胃痛為主了。患者還可能會吞酸嘈雜、呃逆噯氣、食欲不振。脈弦或弦數,舌苔薄白或者薄黃。這個證,一般也沒有口味上的變化。
E選項,食滯胃脘證。這樣的人,胃脘有食積。既然有了食積,就難免形成口臭。所以,此類人的嘴巴里,常常有酸餿之臭。中醫診斷學經典理論認為,食物食積來帶的口臭,以酸餿為主。胃熱帶來的口臭,以嚴重的臭穢為主。但無論怎么說,食滯胃脘是不會導致口淡的。
相對來說,今天這道題,還是比較簡單的。我相信,你一定會答對。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