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人生病,是因為人的營養失衡,新陳代謝失常,正氣不足,進而免疫失衡,人體免疫超敏,對包括細菌、病毒等刺激做出超敏反應,并不是細菌、病毒等傷害了人。所以,人要想少生病,就要主動管理好人體的營養和免疫,盡量保持營養平衡和免疫平衡。”
我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非典”時期有個現象,參與治療的西醫醫護人員,有許多人被感染致死或致殘,參與治療的中醫醫護人員則沒有一人被感染。
2、流行病一般都有季節性,比如流感常見于冬春,難道天暖和的季節,流感病毒沒有了嗎?
3、過敏性疾病的過敏原比如花粉,為什么有人對它過敏,有人對它不過敏?
歸根結底是人不同,是每個人的免疫系統對“非典病毒”、“流感病毒”、“花粉”的反應不同。那些沒有生病的人,免疫平衡,所以,人的免疫系統不認為這些物質是傷害人的,沒有與其發生超敏反應;那些生病的人,免疫失衡,人的免疫系統認為這些物質是傷害人的,與其發生了超敏反應。這就提醒我們要“保持免疫平衡”,不要錯誤的與細菌、病毒等發生超敏反應,就可以減少人生病。這也是“饑寒論”中提出“提前主動管理人體營養和免疫”的意義。
我認為:讓人不病才是最好的醫學。看中醫、吃中藥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人的體質,讓人不再容易病,而不是簡單的為緩解現有癥狀。
西醫有一個片面的認識:細菌或病毒的感染使人生病,強調隔離、消毒、滅菌;卻忽略了人的免疫系統與它起不起反應這個因素,我認為后者更重要!
《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天地間的萬物沒有好與壞之分,是人自己認為有好與壞的,然后采取了不同的態度。細菌、病毒等也沒有什么好與壞,完全看人的免疫系統怎么認為,然后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我的經驗:從小有病就用中藥治療的孩子,就是病少,一直到長大都幾乎沒有住過院,身體強壯;從小有病就上醫院用西藥治療的孩子,就是病多,沒有不住院的,一直身體虛弱多病。
這也證明了我的觀點:保持免疫平衡可以減少人生病是正確的。
附:
讓人不病的方法
《素問遺篇·刺法論》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平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恩格斯說:“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這種存在方式本質上就在于這些蛋白體的化學組成部分的不斷的自我更新”。
人攝入的營養平衡,人體在物質上能保持不斷地自我更新,也就是新陳代謝正常,這就是“正氣存內”,人自然是健康的;相反,人攝入的營養失衡,人體不能在物質上保持不斷地自我更新,也就是新陳代謝失常,這就是“氣虛”,這必然導致人體免疫失衡,出現超敏,容易對各種外邪發生超敏反應,因此人變得多病。
簡單說就是:人攝入的營養越平衡,人就越強壯,人的免疫也越穩定,人就越健康;人攝入的營養越不平衡,人越虛弱,人的免疫也越失衡、越超敏,人就越多病。
所以,讓人不病的方法就是盡可能保持營養平衡和免疫平衡。任何治病手段最終都要服務于這個目的,否則,不管這個治病手段當時看多么有效,長期看也是有害的。而這種長期看有害于人體健康的治病手段,在現實中極其常見,被普遍應用,這是現代人的病越治越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常常想:如果我自己不學醫,甚至于不學中醫,或者這幾十年不用心研究搞明白這個醫理的實質,我不知道在方方面面要多吃多少虧。可能我現在都已經是體衰多病,體型怪異,頭發花白,脾氣古怪,怨天尤人。
這里的文章是我自己對每天所遇到醫學問題的感悟,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想讓自己因此活得更健康一些。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病人是在健康上吃了虧的,遇到病人,我會站在病人的角度反思、總結為什么會成這樣;發這些文章是希望其他人看后引以為戒,從而少吃虧。
“沒有經歷過的人生,你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樣子”,而病這個事,人最好不要經過就明白。所以,在病這個事情上還是聽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