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春分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四個節氣之一(其他三個是秋分、夏至與冬至)。
《春秋繁露》云:“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在春分時,太陽直射在地球赤道上。所以說,春分有明確的天文學意義。除此之外,春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春分之后很多地區會進入明媚的春天,鶯飛草長、油菜花香,呈現萬物蓬勃的景象。
關于春分的養生,可參考我的文章:《春分的養生方法》。此文總論春分的養生要點。
養肝,調木氣。
肝血左升,以應于春。春分時節當順應木氣,使之舒暢。
起居
在起居方面應晚睡早起,慢步緩行(古人沒有電,睡的比較早,往往天黑就要睡了。春天所說的晚睡,不是半夜才睡,而是十點多鐘就要入睡,這時已經是亥時,為人定之時)。
飲食
在飲食方面,清淡飲食,可以適當吃點辛味的食物,可以順暢肝氣。比如,韭菜、生姜、大蒜等等。并且,要忌煎炸、燒烤、油膩、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餅等)、生冷(多數寒涼水果、冰淇淋、剛從冰箱取出的食物飲料等)、辣椒等物。
若肝木升發太過,則要吃點酸味的食物,以助收斂肝氣。比如,酸嘢、山楂、醋、烏梅等等,多有調暢肝氣疏泄的作用。
暢情志
調暢情緒,節制怒氣。怒應于肝,但怒最傷肝。讓情緒平和,保持微微快樂的狀態,最有益于健康。并且,要遠離怨恨惱怒煩五種負面情緒。
情緒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大。可以夸張一點說,情緒就是健康的晴雨表。情緒好,健康就好;情緒差,健康就差。情緒源于我們的內心,內心失和,五臟六腑皆失和,由此成為百病之源。
暢經絡,利氣血
此時可多梳頭,最能疏通經絡氣血,起到滋養和堅固頭發的作用。另外,亦可輕輕敲打肝經穴位,亦有養肝通絡之功。
運動
開始運動,特別是戶外活動。春分時節,春暖花開,應多出去游園、散步,不但可以讓心情愉悅,更可以疏通氣血。況且,運動生陽,陽氣生發,亦能順應肝血溫升。
養平衡
包括陰陽平衡,氣血平衡,上下平衡。人要健康,就離不開平衡。中醫的“中”字有多重意義,其中一個意義即是平衡。可以簡單來說,中醫是追求平衡的醫學。春分時節又正好是天地陰陽的平衡點,人要養生,就要順應天地規律,以養其平衡。
養陰陽平衡
《內經》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春分時節,天地之間陰平陽秘,人居天地之間,人的身體亦受天地氣機影響,亦會歸于陰平陽秘。故春分養生,以平衡為標準,當根據體質需要而調節陰陽,不可扶陽太過,亦不能滋陰太多。
氣血平衡
氣為陽,主動,居右而主降;血為陰,主靜,居左而主升。人身健康,氣離不開血,血離不開氣。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二者歸于平衡,則動靜結合,升降不偏。春天應于肝,肝主升,天地氣機逢春分而升降平衡,于人而言,亦當據體質而調節氣血,勿過升,亦勿過降,當使之平衡。
今時之人往往不是降的不夠,而是升的太過了。春分又主升。雖然要順應天地規律,但亦不能過度升發。而要適當降濁,使升不太過。
上下平衡
人身有上下,上應天,下應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使上者能降,使下者能升,即可歸于平衡。春天主升,人感其氣,往往上升過度而濁陰不降,導致上實而下虛,這是失衡。我臨床觀察,春分這段時間,不少年高之人容易中風,這是上下失調,上氣不降,升降失司。因此說,春分時節,要借天地之力,讓人身上下升降平衡。
2019年為己亥年,木旺而土弱。現逢春分,木氣正旺,會加重土弱之象。又逢農歷十五,月圓之時,天地之間陽氣外泄,容易虛火上浮。
合而分析,春分前后,容易出現胃脘不適、腹脹、腹瀉、胸脅不適、易怒、煩躁、頭暈、失眠等癥狀,甚至出現高風飄搖而中風。養生之法,當疏泄木氣,使木勿過升;兼以培土,使土勿過弱;收斂相火,使勿過泄。諸法合施,自然能歸于平衡。
養平衡的方法很多,無病之人,當重在飲食、起居、運動、情緒調理,大病患者除自我調理外,必要時配合湯藥或針灸,亦有良效。關于如何養生的方法,我在新浪微博以及博客里多有相關論述,有興趣的讀者可就某一關鍵詞查找。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靜
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后則近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