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6月不減肥,7月,8月,9月...... 月月徒傷悲啊!“瘦”這一詞可真是個磨人的小妖精,為了躋身瘦子的行列,想必那些喝涼水也能胖的寶寶們也正如筆者一般苦惱著該如何甩掉身上這一圈肉肉們吧!并且肥胖還能引起各種代謝疾病,例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因此,實在是不得不防啊!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于是,“不節食,不運動,不反彈”,“七天減肥成功”,“變身易瘦體質”……微博、微信朋友圈里逐漸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減肥產品與減肥計劃,簡直是讓人眼花繚亂,心動的你大概也想美滋滋地體驗躺著就能瘦的“好事”吧!
但是,對于與你朝昔相伴這么久的“肥肉”(脂肪)你真的了解嗎?
要知道脂肪細胞可遠遠不是你平常想像的那么簡單,它可不僅僅只包含儲存能量讓你變胖的“壞脂肪”——白色脂肪細胞;還有能以產熱的形式幫助你燃燒多余能量的“好脂肪”——褐色脂肪細胞和米色脂肪細胞。它們各司其職,共同參與維持機體的能量代謝平衡。當我們機體的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失去平衡時,就會導致肥胖的發生。簡單來說,也就是“吃的多,動的少”惹的禍了。
脂肪細胞分類和起源
要想從吃的方面下手減肥簡直是痛苦萬分,因此,科研工作者們將目光聚焦在了“提高能量消耗”上,那自然是與褐色脂肪細胞和米色脂肪細胞分不開關系的。在它們倆身上有一種很重要的蛋白,名叫“解偶聯蛋白1”(UCP1)。它是一種特異性的高表達于這兩種細胞內線粒體的蛋白,可以阻止多余的能量被儲存起來最終變為“肥肉”,能將這些能量“悄悄地”變成熱量散發出去,從而促進能量消耗,最終達到抵抗肥胖的效果。
于是,通過激活褐色脂肪細胞產熱以及促進米色脂肪細胞的生成,進而提高機體能耗,已經成為治療肥胖及相關代謝疾病的研究熱點。
近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吳東海課題組的研究人員們發現了T-box轉錄因子家族成員中的Tbx15在參與調控白色脂肪細胞向米色脂肪細胞轉換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將Tbx15基因在脂肪組織中特異性敲除后,本應在寒冷或β3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下誘導生成的米色脂肪細胞顯著地減少了。
Tbx15參與調控白色脂肪細胞相向米色脂肪細胞轉換機制
研究進一步發現Tbx15基因主要是通過調節Prdm16(褐色脂肪細胞和米色脂肪細胞生成的關鍵調節因子)這一轉錄因子的表達來調控米色脂肪細胞的形成。
同時,Tbx15基因對于維持機體整體的能量代謝平衡也起著重要作用,實驗發現,在高脂飲食條件下(讓小鼠長胖),Tbx15脂肪組織特異性敲除小鼠與對照組小鼠相比表現出明顯的代謝異常,如體重明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和整體能耗下降。該研究結果表明Tbx15有望成為治療肥胖及代謝相關疾病的潛在靶點之一。
最后,想要送給大家一句話,“管住嘴,邁開腿,遵循自然,健康瘦身”。
來源: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