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我最初學習基礎理論的時候,常聽老師講一句話,就是“凡十一臟,取決于膽”。膽氣通暢,是一身機能升發運行的基礎。
后來,學習“子午流注”,知道全身一天當中第一條當令的經脈,就是膽經。
再后來,我又聽說,膽和肝一起,應于春。春季,是一年當中的初始季節。同樣,肝膽,也是一身臟腑的排頭兵,是這一身機能開展的基礎。
對這些,我只是學習到,但并沒有感受到。
直到后來,我們在內科學課堂上,研讀名家醫案,這才逐漸有了一些體會。
我下面要說的這個故事,是中醫當代臨床名家章真如老師的驗案。
話說有這么一個女子,找到章師。什么毛病呢?就是膽囊炎、右上腹部疼痛。
當時,這個人的身體,可謂被“堵住”了。
在下頭,她大便不通,干結難以排出。就診的時候,已經連續3天不排便了。
在上頭,她口干口苦,食欲全無。
在中間,她倍感腹脹難受,自述快要因為腹脹而難以呼吸了。
堵成這樣,作為一個女子來說,也是夠可以的了。
張師仔細診察,發現患者舌暗紅,苔薄黃,脈弦細。
章師了解這些后,再三斟酌,書方如下——
柴胡6克,枳殼10克,赤芍10克,甘草8克,木香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雞內金10克,炒二芽各10克,厚樸10克,熟軍8克,香櫞皮10克,延胡索10克,金錢草30克。
這里的熟軍,其實就是熟大黃。二芽,指的是麥芽和谷芽。
所有這些,水煎服,每日一劑。
結果,七劑藥用下去,患者上腹隱痛感消失,腹脹緩解,大便通暢了。效不更方,繼續服用,最后患者諸證悉平、渾身通暢。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這里,我用粗劣的筆法,為你解讀。
其實,這個人的問題,在于肝膽郁熱。就是說,此人膽氣不通,郁久化熱。而在肝膽郁熱的基礎上,誘發了一身氣滯不通的問題。
你看,這個人,脈弦細,苔薄黃,舌黯淡。脈弦,意味著痛,意味著氣機郁滯。苔薄黃,說明有熱。舌黯淡,說明氣機郁滯,濡養失常。結合此人之前診斷為膽囊炎,可知肝膽之氣郁滯無疑。
肝膽之氣郁滯日久,則化熱。化了熱,所以就口干便干。肝膽之氣,為一身之氣的疏泄中樞。它這頭癱瘓了,一身氣機也跟著癱瘓。于是,患者腹脹、脾胃受納失常。尤其是在大便不通的情況下,整個人的狀態,就好比高速上堵車一般,干著急沒辦法啊。
總體看,患者渾身上下這個“堵”的狀態,源于她的膽氣郁熱。膽堵了,全身跟著堵。
那這個時候怎么辦?梳利肝膽,行氣解郁,清熱理氣。
章師那個配伍,我再為你重復一次:
柴胡6克,枳殼10克,赤芍10克,甘草8克,木香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郁金10克,川楝子10克,雞內金10克,炒二芽各10克,厚樸10克,熟軍8克,香櫞皮10克,延胡索10克,金錢草30克。
這里頭,梳利肝膽氣機的東西,比如柴胡、枳殼、木香、川楝子、炒二芽、厚樸、香櫞皮、延胡索。
也有清熱去火的東西,比如說黃連、郁金、黃芩。
這些是解決氣郁化熱。在這個基礎上,用大黃來通便,使得熱邪隨大便而消,氣機因大便而活絡,再用金錢草清熱排石,進一步通利膽囊,用赤芍活血化瘀,涼血清熱,再用雞內金配合二芽來增進脾胃消磨之能。這就是基本意圖。
可以說,這個配伍,是治療普通的,膽囊炎證屬肝郁膽熱的有效配伍之一。適應癥候,就是膽囊炎伴隨腹脹、腹痛、口干、便干、脈弦細、舌暗淡,苔薄黃。
我還記得,當時我們那個中醫內科學老師,非常認真地跟我們說,我們的膽,就是這樣一個全身的潤滑器。它一旦出現了氣機郁滯化熱的問題,我們的身體就會脹,會干,會痛,會堵。所以說,膽,無論什么時候,得是通的。
也就是從這里吧,我進一步理解了,“凡十一臟取決于膽”的含義。
現在,我把這個經驗,說給我的讀者。如果你也是一個膽囊炎患者,有類似情況,那一定要注意了。文中配伍,你可以摘錄,日后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加些什么,減些什么,您自己恐怕掌握不好。中醫界同行,不妨也做個借鑒。我個人感覺,章師這個配伍還是很周正的。
當然,生活中,我們要避免讓膽氣淤堵的行為。比如說生悶氣,煙酒無度等等。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喝酒解悶兒,就這個事兒,是最傷膽氣的。請你一定要知道。
好了,我就說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