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為什么有些人,總感覺肚子里有股氣兒、腹脹,而且還來回竄。
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我今天想跟你聊聊“肝郁”。
沒錯,就是肝郁。這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問題。
我國著名中醫臨床家黃文東先生(1902年——1981年),曾經有這樣一張醫案。
話說一女子,年34歲,什么毛病呢?就是肚子里經常感覺到脹,隱痛。脹的地方來回走竄不定,有的時候還連及肩背部。其它沒有任何問題。
這個人曾經找過多名中醫調治,效果都不好。于是,她幾經輾轉,找到了黃文東老師。
刻診,見患者脈象細弦,舌色發紫,苔膩。黃師拿來以前中醫師開的方子,發現大多是活血化瘀之品。
其實,這也不奇怪。患者你的問題,就是隱痛,而且連及肩背,這不像極了冠心病嗎?而且,你舌頭色發紫,顯然是有淤血啊。既然如此,當然要活血化瘀了。
那么,這么用下去,為何無效呢?
黃師仔細琢磨,問及脹痛處是否固定。患者答,不固定,竄著疼。黃師又問,平時情緒如何?比較舒心,還是常常窩火?患者答:生來情感細膩,諸事舉之不定,心間常懷苦悶。
黃師點頭,覺得自己已經找到病因了。于是,他書方一首。但見——
柴胡二錢,延胡索三錢,制香附三錢,木香二錢,郁金三錢,降香二錢,陳皮三錢,制半夏三錢,當歸三錢,紅花一錢半,一共是開了6劑。
結果,患者在服用之后,很快腹脹竄氣感消失,隱痛減輕。但是,依然舌質發紫,脈細弦。
這時候,黃師將其中的陳皮、半夏都去掉了,換上了丹參三錢,再開六劑。
這一次,患者用完,諸證悉平,渾身暢快。
這里頭是什么原因?我給你聊聊吧。
其實,這個患者的問題,屬于肝郁氣滯、血瘀作痛。
你看這個女子,素來心思細膩敏感,情緒起伏較大。這就提示我們一個問題,就是肝郁。其脈偏弦,也主肝郁。
肝,主疏泄。一身氣的流動、運行,依賴肝氣的條達之性。肝郁氣滯,則一身氣機郁遏。氣不通了,就堵唄。堵在哪里,哪里就脹,就痛。至于說脹痛的地方,則變化不定。畢竟,氣的周流是全身性的,人家指不定在什么地方就停住了。
氣機郁遏,還會導致一個問題,就是血瘀。氣為血之帥,氣滯則血瘀,不通就痛。患者舌色發紫,可見是血瘀所致。
這個時候怎么辦啊?顯然,一般的活血化瘀,不好使。我們必須要行氣疏肝。只有解開肝氣郁滯這個結,淤血才有可能被有效化散。
明白這番道理,我們就知道黃文東老師處方的意義了。我們再看一遍——
柴胡二錢,延胡索三錢,制香附三錢,木香二錢,郁金三錢,降香二錢,陳皮三錢,制半夏三錢,當歸三錢,紅花一錢半。
這里的一錢,基本等同于現在的3克多一點。
這里頭,柴胡、香附、木香、郁金、降香、陳皮、半夏,這都是行氣的。前五味行的是肝氣。后兩味行的是脾胃之氣。肝脾之氣一通,則一身之氣周流順暢。在這個基礎上,加入當歸和紅花兩味活血化瘀之品,以及止痛之效卓越的延胡索(延胡索也是入肝經),問題就可以緩解了。
等后來,患者腹部脹痛之感消失了,就去掉了陳皮和半夏,加入活血之性更好的丹參。患者這才諸證悉平。
道理,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一說就透了。
只不過,這背后的道理,卻值得我們思考。
在我的后臺上,我常能見到有朋友給我留言,說自己的肚子里啊,總有氣兒,來回竄,想放屁,還放不出來,難受死了。對這個現象,我們首先要考慮自己的飲食習慣。有的人,吃飯吃得太快了,狼吞虎咽,不覺間就吞下了很多氣體。這些氣體來到腸胃,當然會讓你覺得脹氣、走竄了。
還有的呢,屬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胃氣不降,運化失常,使得谷反為滯,水反為濕,這也可能導致我們脹肚、有氣,特別難受。
當然,除此之外,我們要特別注意因為肝郁所帶來的氣滯問題。這個才是現代人最需要思考的問題。你想想,你最近的壓力是不是比較大?你最近的心態,是不是比較忙亂苦悶?你是不是在為一些事情鉆牛角尖?肝郁,則必然氣滯,也必然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到頭來,咱們肚子里就會有氣,來回走竄,想放個屁痛快痛快,都難。你看那用于疏肝解郁的一些古方,如柴胡舒肝散等等,適應證里頭,必然有一個腹脘脹滿,道理就如上所述。
因此啊,我們要想改善這樣的尷尬,就必須很好地疏肝解郁,不為俗事而亂了自己的肝氣。要知道,你為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發愁,不但不利于解決問題,相反還容易傷了你的身體。那何苦呢?
文中所述的這個配伍,很有代表意義,是黃文東老師的代表醫案之一。我把它寫出來,供讀者朋友參考學習。如果想要借鑒應用,則必須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進行,切不可盲目嘗試。畢竟,造成肚子里有氣兒,亂竄、脹滿疼痛的原因,太多了。肝郁,不過是其中一種。辨證不準而用藥,是危險的事情。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我就給你說這么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