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span>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中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手麻手抖這個事兒。
在這里,我想提醒你一句話,這就是:“陽氣足、四肢穩”。有些時候,你手抖手麻,就是因為陽虛。
怎么理解這個事兒呢?
舉個簡單例子——冬天的時候,氣溫低,你要是保暖不當,是不是瑟瑟發抖?手腳凍得發麻?這不是顯而易見嗎?
當然,這么說,還很粗淺。我得給你舉個真實的醫案故事。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子,年68歲。
這個人,早在16年前,就做過手術,當時是為了治療膽石癥。
大概從就醫的一年前開始吧,這個人忽然出現走路不穩、上肢顫抖麻木的現象。而且,時??韧掳滋担秤徽?。當時,到醫院去,確診為腦動脈硬化、震顫性麻痹。
怎么辦???當時西醫說,沒有太好的辦法,一切只能按照常規做法來用藥,盡量控制?;颊呒胰讼耄c其如此,還不如看看中醫,是否有別的法子。
于是,就轉投中醫。
刻診,見患者脈象滑大、苔薄白,舌頭伸出來抖動不已。細問得知,患者平素身體虛弱、有些畏寒怕冷,體力不好。
了解到這些以后,醫家開了一張配伍。但見——
茯苓15克,黨參、當歸、白芍、地龍、枸杞子各10克,淡附片6克,炙甘草5克,干姜、淡全蝎各3克。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患者服用3劑以后,精神好轉,上肢震顫和麻木感減輕,但是走路依然不甚穩健。
這時候,原方中的白芍、枸杞子去掉,加入桑枝、秦艽,繼續調養,后來又接著加入雞血藤30克。前后一共調治一個多月,患者病情完全穩定了。
這個小醫案,非常簡單,我給你表述完了。
現在,我給你說說這背后的道理。
你發現沒?這個人有明確的陽虛表現。
患者平素體弱、畏寒、乏力,食欲不振,苔薄白,這不都是陽虛之態嗎?
陽虛,就無法溫運津液。津液失布,就化為痰濕。有了痰濕,患者就咳嗽、痰多、脈滑。
脾陽不足,中焦升降失常,于是胃納受損,患者就吃不下東西。
患者食欲不振,脾氣失常,于是氣血虧虛。肝血就得不到滋養。再加上痰濁引動,所以這個時候患者體內就起了肝風。肝風帶著痰濁阻滯于經脈,于是患者就是肢體麻木、抖動不已。
這么一說,你就知道了,盡管患者的表現看似錯綜復雜,但是其根由,就在于陽氣不足。只要陽氣足了,脾胃就能生化氣血、痰濁就能夠被化散,肝血就能夠充足,肝風才能停止啊。
好,接下來,我們看看醫案里用的配伍——
茯苓15克,黨參、當歸、白芍、地龍、枸杞子各10克,淡附片6克,炙甘草5克,干姜、淡全蝎各3克。
這里頭,干姜、附子、炙甘草,這個是四逆湯的配伍。四逆湯,是中醫經方當中,升發補充陽氣的有名方子,有回陽救逆之能。干姜和附子,峻補元陽,脾腎兼顧。炙甘草,調和藥性?;颊咧T多問題,皆由陽虛而起。那好,此方恰好可以補償陽氣。
在此基礎上,用茯苓和黨參健脾益氣、利水除濕。使得脾陽得復,痰濕之源被根除。枸杞子、當歸、白芍滋補肝陰肝血,再配合地龍和全蝎通經熄風,如此,肝風夾痰內動之勢,可以得到遏制。
這么一番調治,患者的問題,自然可以得到化解。此后,酌加秦艽桑枝,用于通肢體經絡,祛風,再加雞血藤養血通經。漸漸地,患者的肢體顫抖、麻痹,可以被有效控制了。
當然,這一切治療的根本,還是在于補益陽氣。陽氣,就這個患者而言,其實就是一座壓艙石。體內少了這塊壓艙石,就容易生出各種毛病來。
醫家用的配伍,我們可以看作是古方四逆湯的加減化裁,或者可以看作是茯苓四逆湯(四逆湯加茯苓和人參)的加減化裁。
當然,能造成一個人肢體顫抖發麻的原因,還有很多。中醫臨床所見,還有不少人屬于肝腎陰虛、肝風內動。而上文醫案里這種因為陽虛所致的患者,也不少。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在辨證的過程中,及時準確地捕捉信息,從而找到疾病的真正起因。只有找對病因,才能用好湯藥。因此,我在文中所列舉的配伍,只能作為一種參考。非專業讀者,務必在中醫師的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不要輕易套用。肝腎陰虛、肝風內動者用這方子,后果特別不好。
總之,你記住,陽氣對于我們身體而言,就是一顆定海神針。陽氣虧少,神針搖顫,我們的身體也就跟著顫動、麻木、怪病叢生。這是一點基礎的養生知識和道理。文老師把它詳細寫出來,希望你能夠有所體悟。
好了,就說這么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