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是古代景德鎮(zhèn)的象征,“珠山八友”是由此而得名。舊時瓷板畫流行用作屏風(fēng),那時候的四合院房子較大,空間也很大,因此要擺放屏風(fēng),有的一擺就是八扇。此外,一些瓷版畫也用在床上裝飾,像南方老式的床上都鑲嵌有瓷板畫。
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戰(zhàn)爭不斷,清朝滅亡后,袁世凱光想著當皇帝,沒有心思管理窯務(wù),在這種情況下景德鎮(zhèn)出現(xiàn)了以王琦、王大凡為首的八人以畫瓷板畫為主,這里的"八友"分別是:王琦、王大凡、 汪野亭 、鄧碧珊、 畢伯濤 、何許人、程意亭、 劉雨岑 ”八人,其實是十人。
王琦開創(chuàng)了在瓷板畫上以寫意手法表現(xiàn)人物風(fēng)姿的先河,如2013年國際拍賣上以92萬元拍賣成 交的《糊涂即是仙》粉彩瓷板。“珠山八友” 瓷板畫作品的成 交額在逐年攀升:2008年拍賣的王琦粉彩瓷板《漁翁圖》以241.5萬元成 交;2009年拍賣的王大凡一件《黃山四千仞》瓷板拍出780萬元的高價。特別是在2011年的嘉德春季拍賣會上,王大凡粉彩瓷板《禹王治水圖》以920萬元創(chuàng)個人成 交紀錄。短短幾年中,從幾萬元成 交價到2011年的近千萬元,并非偶然現(xiàn)象。
瓷板畫自身的品質(zhì)也就是俗話說的賣相,賣相越好價格越高,瓷板畫釉面平整潤澤、畫工細致、無黑點和色臟為上品,因為屬于大件瓷器,瓷板畫燒制風(fēng)險極高,發(fā)生流釉、縮釉、黑點和落渣的機率特別大,品級高的瓷板畫在純手工制作的基礎(chǔ)上產(chǎn)量不會很大,一窯中好的瓷器都是挑出來的,因此燒制出來為上品的瓷板畫價格就會比較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