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琺瑯彩碗為何如此富麗華貴
但是藝術(shù)品收藏水很深,千萬不要看見喜歡稀奇的就入手,一定要看準了再買,因為市場上贗品假貨不計其數(shù),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哪些藏品是一眼假的藏品,看見了千萬不要收藏,小心被騙。
古玩收藏怎樣盡量避免少犯錯誤。人們在市場經(jīng)濟的歷練下,操作行為不得不謹小慎微。然而為什么不論經(jīng)驗豐富的行家,還是初入門檻的愛好者,都難免買錯物件.緣皆因于“信”字。這里既有專業(yè)鑒賞能力的原因,又有鑒賞能力之外的原因。行家往往因為知識和經(jīng)驗豐富而過于自信,跟著感覺走,偶有閃失。愛好者鑒于鑒賞能力的不夠,求“專家、朋友”幫助為其掌眼,因而輕信“專家朋友”的意見。亦或輕信售物人講的誘惑故事,甚至輕信某些店堂的招牌。須知“專家”也有不在狀態(tài)的時候,“朋友”也會礙于情面需要,需做人際應酬。某些國營店堂在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擠壓下,“誠信待客、信譽為本”的經(jīng)營宗旨也有扭曲變味的時候。另一個鑒賞能力之外的誘因是拾漏撿遺的心理。試想每個人都夢想能遇到以低廉的價錢,買到高價值的物品,進而獲利的機遇。這種事情現(xiàn)實嗎?尤其是在全民藏寶收寶致富意識日益普及的當今社會,某天當一位農(nóng)民裝扮的人向你訴說手中能值好多錢的某朝代物件,而他寧愿把能賺大錢的機會便宜地轉(zhuǎn)讓給你時;亦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長者傾說自己多年收藏的喜悅,苦于兒女不喜好、不愿繼承,如今愿意優(yōu)惠轉(zhuǎn)讓多年珍藏給你這位知音時,你會相信有這樣的幸事眷顧.
雍正琺瑯彩本屬鳳毛麟角,極少在拍賣場上出現(xiàn),雍正水墨琺瑯彩碗更是從未公開拍賣過,此碗的珍稀可想而知。
今年香港富比春季拍賣會的“清康熙御制胭脂紅地琺瑯彩蓮花圖碗”,刷新了康熙時期瓷器拍賣的高價成交紀錄,使得康熙瓷器實現(xiàn)了突破5000萬元大關(guān)的進程,而率先突破千萬大關(guān)的則是2005年香港K富比秋拍的“清康熙釉里紅團花鋸齒紋搖鈴尊”。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在拍賣場上成交金額前十的康熙朝瓷器。2006年11月28日,馳騁拍場的“”買家張宗憲珍愛的“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以下簡稱“杏林春燕圖碗”),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1.51億港元成交,成交價比高估價高出7000多萬港元,創(chuàng)下當時琺瑯彩拍賣的世界紀錄,也是目前亞洲瓷器拍賣的次高價。高價為香港蘇富比2010年秋拍中以2.5266億港元成交的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相比1985年5月杏林春燕圖碗在香港蘇富比拍出的110萬港元而言,20余年間,價格翻了130余倍。
(收藏訊)2015年12月2日,一只雍正琺瑯彩赭墨梅竹圖碗在香港佳士得拍出7500萬的天價。
先看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guī)則,完整無缺,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二、造形,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三、底軸,為純白軸,不偏青也不偏黃,軸面光滑潔凈無疵。四、琺瑯彩色。色極鮮艷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xiàn)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五、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diào)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zhì)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這一現(xiàn)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重要的一個特征。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六、繪畫與紋飾,琺瑯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瑯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在色地上畫纏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團花中心書壽,“萬壽無”,九秋菊花等。康熙琺瑯彩的特點是有花無鳥,其色彩調(diào)配比雍正乾隆兩代都差一些。
清代琺瑯彩器長期深藏宮中,向為清帝秘藏,只受皇帝珍賞,每件均特別配置木匣及逐一訂名,與一般御制陳設瓷有別。現(xiàn)今存世的琺瑯彩器大部分典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而寥寥可數(shù)在市場上出現(xiàn)的琺瑯彩器則成為藏家夢寐以求之物。
清雍正琺瑯彩山水碗,此品侈口窄唇,弧形深壁,矮圈足。胎體潔白,晶瑩剔透。外壁以藍料彩描繪山水景色,薄胎白釉,弧形碗壁一面彩畫藍料山水,畫中山崖石壁上由細筆描繪出來的線條,為表現(xiàn)陰陽向背所暈染出來濃淡色澤,與凝聚于山頭的苔點,以及溪旁的林樹、舟渚、茅屋等無不精細入微,大有提供觀賞游覽之功能。另一面以墨書題寫:“一江綠水浮嵐影,兩岸青山夾翠濤”,題句前后并以紅料描畫“壽如”、“山高”、“水長”三印。底素白,中心以藍料書“雍正年制”,四字宋體款。
據(jù)悉,該瓶曾于1975年出現(xiàn)在倫敦佳士得的拍賣會上,當時的成交價格為1.6萬英鎊,30年時間,身價暴漲了近千倍。此外,2006年在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秋季拍賣會上,一只“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更以1.5123億港元拍出,創(chuàng)造了中國琺瑯彩瓷器拍賣紀錄。2011年,又一件“乾隆年制古月軒琺瑯彩題詩花石錦雞圖膽瓶”估價1.8億元港幣,成交價為2億元港幣,這些活生生的數(shù)據(jù)足以說明了市場對清三代時期價值的高度肯定與需求。高價藏品的成交并非偶然,而是市場需求之必然趨勢。
清雍正琺瑯彩碗為何如此富麗華貴 清雍正琺瑯彩碗為何如此富麗華貴
收藏本身是件很花錢的事,而奇妙之處就在于“修身養(yǎng)性”的同時也是一種投資。如果善于“高拋低吸”,掌握“以藏養(yǎng)藏”的訣竅,會給收藏增添更多的樂趣,其實這更是一個學習過程,讓收藏者們學會如何“去粗取精”,懂得理解藝術(shù)精品。如果“只進不出”,在收藏中是缺少市場檢驗的。不通過市場化的交流、學習和思考,不但會遭遇資金上的困境,“眼力”也不會有大幅長進。
古玩老手總是虛心,不愿與人多做分辨,一般情況下很少去評論人家東西的好壞,一方面覺得說出來對人家不好客氣一下,一方面覺得覺得做人要“謙和”新手總是愛評價,覺得自己懂得特別多,非要把人家的東西說的一文不值不可。時間一長,就沒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了。既然選擇了文玩,就要認真研究。不但要研究東西本身,還要體會其中的文化。不懂別瞎說,管住自己的嘴。懂也要看情況,不能討人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