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的青花極為注意裝飾與器型的統一關系,如一九六五年赴日展青花釉紅扁方瓶,以牽牛花為裝飾題材,紋飾隨器型旋轉而變化。所畫鲇魚、雙鴨大盤,均隨器型用半刀泥刻成水波紋,既使青花形象突出又與微微下凹的盤面極為一致,獨具匠心。
王步青花是景德鎮陶瓷藝苑中一枝奇葩。他的作品以筆意簡練,博大精深和水色瑩澈、淋 漓 盡 致的藝術特色而獨樹一幟。他“出新意予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開創了青花藝術一代新風,深受人們的推崇和贊賞。
鑒定王步瓷板畫不但要看它的釉面質感是否均勻,反射的光是否有‘活氣’,最主要要看其釉面和底胎氣息是否沉穩,這種氣息的直觀感覺上面也提到過,就是火氣退去后釉面和胎相對新瓷器顏色要’淡,干‘的感覺。而新仿器由于火氣重釉面和胎顏色有‘深,濕‘的感覺,這就是區別,這種‘深,濕’的氣息是仿者做不掉的,因為火氣是一種能量,酸很難腐蝕掉,而且酸一般只對新仿瓷器的外表破壞,里面的釉層不會被破壞,所以這種能量仍然會從釉內部散發出來。
?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始于唐宋,盛于元明,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清中期開始沒落。至民國,以景德鎮“珠山八友”為代表的的一批大師級陶瓷藝人異軍突起,讓民國瓷成為我國瓷器史上的又一個奇峰。其中有位大師叫做“王步”,后人稱之“青花大王”。
在長年的青花藝術生涯中,王步苦心研習,根據“瓷畫相趨”的景德鎮傳統理念,把中國水墨畫與青花繪畫表現形式完 美的結合起來,不斷地探索和總結,首創“分水寫意法”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青花瓷的表現領域,時人皆尊譽其“青花大王”之雅號。1959年獲景德鎮市人民政 府首批授予的“陶瓷美術家”榮譽稱號,同時赴京出席全國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受到黨和國 家 領 導 人的親切會見。至1968年8月,王步舊疾瘁發去世,享年70歲。
王步(1898--1968),字仁元,號竹溪,晚年所作青花瓷及中國畫常署“陶青老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從一九零七年來到景德鎮至一九六八年病逝,從事陶瓷美術工作長達六十余年,生平創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數以萬計,尤精于青花,有“青花大王”的美稱。
王步,1898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豐城縣長湖鄉竹溪村,原名王仁元。父親王壽春,乃清代同、光朝景德鎮御窯廠“畫作”藝人,專擅青花繪畫,1904年動積勞成疾病逝。15歲的王步為承家學, 拜師叔許友生為師,從此走上了青花藝術師古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