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在骨子里是一個非常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傳統文人精神為根的人。徐悲鴻雖然接受的是西方美術教育,在藝術思想上力倡“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之基礎”,強調“精確”、“精密”和寫實主義,在畫法上也大量借鑒西方繪畫的表現手法,但這些都不能掩蓋其骨子里對傳統文人精神的重視。這從他一生都堅持臨摹經典碑帖不輟。徐悲鴻的學生沈左堯有一些記載,一是說徐悲鴻最不喜歡“館閣體”,認為那是對人創造力的限制,而其早年專心學魏碑,所受的是金農、伊秉綬等師法魏碑、跳出晉唐圈子一類書法家的影響;另一處沈的記載說,50年代初期,沈在北京探望徐悲鴻時在徐的案頭見到了一本《積玉橋字》的拓本,拓本只存少數殘字可辨,但向右側斜下的捺是其特點。雖然不知道徐悲鴻是何時得到這一拓本的,但從徐將其置之案頭、朝夕揣摩多年,可以得出徐對這一《積玉橋字》拓本的鐘愛。我們也可以從沈左堯的記載中窺見徐悲鴻的一些書法審美思想以及他的作品中具有顯著特點“右斜側長捺”筆的來源。徐悲鴻還重視古典詩詞,特別是書法藝術所反映出的文人氣可以一覽無余。因為,字,心畫也。書法作品是書家心跡的反映,如果骨子里不是具有文人的風骨和精神,是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強力而為的。
徐悲鴻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半個多世紀,作為近現代中國的藝術大師、教育家,他在中國最危難的時刻,用藝術報國,藝術創作及足跡遍及歐洲及東南亞。他短暫的一生不足一甲子,他輝煌的藝術生命卻穿越了時空,他的畫作獲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代表著中國繪畫藝術最 高成就,影響和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年青學子,值得后世無限景仰、永恒紀念與努力傳承。
徐悲鴻畫驢竟然可以賣出6,720萬元的天價,如果沒有一個適當的理由,那人們只能將這件事情當成是藝術品拍賣的一個笑談。實際上,專家認為,徐悲鴻畫的驢非常與眾不同,不僅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有非常大的歷史意義。2010年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徐悲鴻的一幅《春山驢背圖》賣出6,720萬元的價格,這件事情很快就引來了網友們的熱議。徐悲鴻畫馬非常的強,可他畫的驢竟然也能賣到這么高的價格,這還真是一件稀奇的事兒。
徐悲鴻(1895-1953) 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蘇宜興人。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徐悲鴻的馬獨步畫壇,無人能與之相頡頏。《八駿圖》是徐悲鴻最著 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駿為題材,八匹馬形態各異,飄逸靈動,在繪畫技法上,是極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產物。它那剛勁壯健,剽悍的駿馬,給人以自 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們積極向上。在他個人的藝術成就中,也以畫馬的成就最為卓 著。他一生致力于國畫的改革,而體現他國畫改革最 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國畫奔馬。
至現代,徐悲鴻的馬獨步畫壇,無人能與之相抗衡。他畫的奔馬,筆墨淋漓瀟灑,帶著時代的風雷馳騁在畫壇上,給當時的中國畫壇帶來了清新、有力、剛勁的氣息。徐悲鴻的每一幅《奔馬圖》不僅是一幅藝術品,其背后更述說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更是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征。據了解,此幅《奔馬圖》民國29年由徐悲鴻作于尼克坦,徐悲鴻逐漸從美術創作中看到了自己過去的不足,并不斷完善。此幅墨氣淋漓、馳騁千里的《奔馬》精品有一種戰斗英雄的迅猛氣勢,顯得尤為珍貴。在該幅作品上,徐悲鴻以其極擅長的細膩線條畫馬傳統,且以富有變化的大塊筆墨擺出馬的體態,剛柔并濟的寥寥數筆寫出四肢的主要骨骼肌肉,猶如鋼刀,力透紙背,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而腹部、臀部弧線很有彈性,豐滿而富于動感,再用濃墨點出頭部五官特點,最 后以干筆濃墨掃出隨風飄舞的鬃尾,筆線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后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馬身上的用色與地面的用色協調一致,渾然天成,整體畫面渾厚肅靜,縱情揮灑的筆墨與徐悲鴻個人澎湃的激 情完 美結合在一起,使畫面具有一股強大的感染力,催人奮進。在很多人眼里,徐悲鴻駿馬畫作所表現出的這種精神“氣息”是其他畫家筆下的駿馬圖無可比擬的。
徐悲鴻曾經留給第 一任夫人蔣碧薇的作品能夠在市場上大量見到,上世紀90年代很多拍賣的作品可能是通過這個渠道流出,后來他也分給徐伯陽一部分。徐悲鴻解放后的作品就不是那么多了,重要的可能就在徐悲鴻紀念館或者是家屬的手中。
徐悲鴻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在點評徐悲鴻藝術時,徐建融坦承,20世紀的中國畫壇涌現了許多出色的藝術家、教育家、改革家,但當我們歷數這些叱咤風云的人物時,不得不承認,在美術界造成最 大影響也最 具爭議性的畫家,莫過于徐悲鴻,而影響與爭論最集中的問題,莫過于他對中國畫的“改良”。但邵大箴則指出,徐給中國近代美術輸入了新鮮血液,使之朝氣蓬勃,那是成果卓 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