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400字丨閱讀約需6分鐘
20多年來,我給數萬名管理者和在校研究生講過課,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人。
有一些人很厲害,畢業短短幾年就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晉升之路異常順利;也有一些人已經工作了十幾年,卻始終碌碌無為,在普通崗位上原地踏步。
職場上,成功受很多因素影響,心態是其中決定性的核心因素之一。
很多時候,即使你能力再強,資源再豐富,如果不戒掉下面這4種心態,往往很難快速成長并擁有一個好的職業生涯。
敏感玻璃心
經不住一點批評和挫折
職場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如果你是一個玻璃心的人,內心非常敏感,一碰就碎一地,經不起一點挫折,長此以往你的成長進步會大受影響。
比如工作中出現失誤,領導只批評了一兩句,你內心就會非常抗拒,甚至揣測是不是特意針對你;
話說得稍微重一點,你的情緒就崩了,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并且長時間走不出來,甚至動不動就賭氣辭職,以至于領導、同事跟你交往都會謹慎小心。
要知道,職場不是溫室,沒有人有義務毫無底線地容忍你的玻璃心,時刻在意你的情緒。
能成事者,都擁有強大的心力,面對壓力“蒸不熟、煮不爛、捶不扁、砸不破”,能熬過非常多的“折磨”,最終才能將大部分同齡人甩在身后。
記得剛參加工作不久,領導安排我寫一份重要方案。我非常用心地工作,熬夜加班,花了一個多星期終于做好了。我把初稿提交給他,領導意見一大堆,但就是只字不改。
于是我按照他的意見,修改好后再發給他,然后又收到他提的很多意見。文件翻來覆去被打回來修改了十幾次,電腦里的方案存檔從V1排到了V19。最終方案順利通過評審,我也得到了蛻變式的成長。
所以,快速成長者就是要戒掉玻璃心,把玻璃心打磨成硬度最高的鉆石心,百煉成鋼方能笑對人生。
總是守株待兔
認為理所應當被重視和滿足
很多員工認為,領導應該總能看到自己,并滿足自己的所有需求。
比如,“我這么忙,你看不見嗎?”“我這樣都是為了公司好,你還不給我支持嗎?”“我的方案和需求都發給你了,你為什么不主動回復呢?”
這背后的心態是什么?其實是你把“我需要你這么做”,在內心里偷偷變成了“你應該這么做”,把提需求錯誤地轉化成了對別人的一種要求。
這就好比你正在全神貫注地趕稿子,孩子在旁邊嬉笑打鬧,一般情況下,你會生氣的呵斥孩子:你小聲一點!
你理直氣壯,不覺得自己是在請他幫忙,而是默認為他就應該安靜。可是孩子正玩得開心,安靜不是他的需求,安靜只是你的需要。
你看,你在無意識當中,把自己的需求放大成了一個命令。
轉化到職場也是一樣,你認為你只要把需求提出來,領導就應該滿足。事實上,這只是你的需求。
雖然在自己看來,這個需求合情合理,得不到滿足時就覺得委屈,不被看重。但這真的只是你的想法,因為別人需要的東西未必跟你一樣。
況且在忙到不可開交的領導那里,整個部門放眼望去十幾、幾十個人,在你心目中像西瓜一樣大的需求,在他心里可能就只有核桃那么大,而且還被你揣在兜里,他哪里能看得到呢?
著名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說:“積極主動,是區分個人成長前景的核心準則”。
所以如果你想要得到領導的支持,還是要靠主動索取,要一遍,如果領導不給,那你再要第二遍,直到他明確地給你解決或者提出新的建議為止。
習慣于抱怨
喜歡給自己的失敗找理由
有一些員工談到工作時,習慣于描述自己的各種負面感受,而且遇到問題就心生抱怨,卻對問題如何高效解決避而不談。
抱怨與回避是人的低層次本能,但單純的情緒宣泄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用處。
問大家一個問題:“試想一下,你是否能夠不依賴于任何外部工具,僅僅依靠雙手抱著一塊兒120斤的石頭,從一樓爬樓梯到五樓且中途不休息?”
如果我猜得沒錯,大多數人都會搖頭表示做不到。
但如果不是抱石頭,而是換成你結婚當天,要抱120斤的新娘子上樓呢?
各位男子漢們,是不是大多數都會豪氣叢生,確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了?
所以很多時候困擾你的不是問題太難,而是你如何看待問題!
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反之亦然,找方法者易成功,找理由者易失敗。
當你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成自己創造價值和成長進步的機會時,你就不會再被抱怨所糾纏,而是勇敢地直面問題。
其次,你還要把合理的抱怨變成建設性地提需求,在提出問題時附加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姿勢。
比如,當你說的是:“我需要負責的幾個跨部門項目,事情實在太多了,我無法全部處理好,可我又能怎么辦呢?”這就只是一句抱怨,說實話,它沒辦法高效解決問題。
你可以嘗試轉換成:“如果要完成這些事,我需要高層領導的授權,讓我能夠調動部門內外的協作資源,讓每個崗位不僅僅對職能線的領導負責,更要對每個項目的目標完成負責。”
你要明白,問題往往蘊含著機會,只有善于解決問題的人,才能得到稀缺機會的青睞。
有很強的學生思維
不成熟地把領導看作老師
我在面試的時候,如果候選人說“我是想來學習一下的”,我就會開玩笑地說“那你給我交學費嗎?”
其實我是想告訴他,如果你還僅僅停留在學生思維,把職場當成學校,把領導看作老師,這樣的想法對于成長其實是一種阻礙。
在學校,你面對的是老師,老師是給你出題的人,是來考驗和幫助你的。
但職場不一樣,工作都是結果導向,公司花錢請你來,核心肯定是希望你創造價值,如果你習慣說自己不會、不懂,全指望著領導手把手地教,自己不能創造出相應的價值,就有可能會被淘汰。
所以,你必須變成主動的出題者,在面對一個個任務時,你要基于目標提出更多解決方案。
同時,受上述學生思維的影響,很多員工害怕跟領導溝通。
舉一個例子。
去衛生間的途中,我看見一個下屬從對面走來,明明是應該朝著我這個方向走的,但當他發現我后,噌地一個拐彎走了另一條路,我看著自己舉到半空中想打招呼的手,覺得又尷尬又好笑。
有些人在電梯里遇到領導也是這樣,低頭刷著手機,假裝很忙,就怕跟領導對話。
職場中,很多人面對領導會緊張和慌亂,害怕說錯話,于是選擇逃避、不跟領導溝通。但其實那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讓領導關注你的好時機。
我總結過一條職場中的基本人際溝通原則,那就是切忌“缺膽少肺沒有心”。
意思是說,對上溝通忌諱缺乏膽量,同級溝通忌諱氣量小、無法掏心窩子,對下溝通忌諱缺少熱忱不真誠。
所以你要學會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場合,向合適的人表達合適的觀點,從容、大膽地展現自己,讓領導看到自己的價值。
張永軍教授創辦的華商博雅管理研究院,應邀對肆拾玖坊(醬酒行業有名的獨角獸企業),進行了“企業指數級增長”的創新模式研究,探究肆拾玖坊創業7年來屢創行業增長奇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