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上有西安,下有泰安”之說。就是說,泰安乃“鬼都” 泰山神主管生與死的神權(quán)歷史,可上溯至先秦時期。東漢時,由于道教的產(chǎn)生,社會上隨之出現(xiàn)了“泰山治鬼說”,泰山神便掌管了天下生殺大權(quán),古帝王降禪之壇,一變而為閻王殿。唐代學(xué)者顏師古注《漢書》中“上親禪高里”之句說:“此’高’字應(yīng)為高下之高,二死人之里;蒿里山在泰山前麓,是鬼魄之地。”晉代干寶《搜神記》、張華《博物志》均言泰山掌管生死,書中還有不少托夢做陰間泰山官職而應(yīng)驗的故事。晉陸機的《泰山吟》頌道:“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周以遠(yuǎn),層云郁冥冥。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長吟泰山側(cè),慷慨激楚聲。”
蒿里山,世界華人的魂魄所在。“魂歸蒿里”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說:不論愚人賢人;平民百姓還是達(dá)官顯貴,死后的魂魄都被聚集到泰安蒿里山。
蒿里山即泰山前的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陰曹地府有兩處,一處是四川的酆都,而另一處就是泰安的蒿里山。自先秦以來,泰山神主管生死的說法就見諸經(jīng)史,而位于泰山南方的蒿里山也隨之被視為“陰曹地府”的象征。蒿里山位于泰山火車站南,又名高里山、英雄山,漢以前稱作“高里山”,海拔198米,為古代帝王的禪地之所,《漢書》中多處記載了漢武帝“親禪高里”。約到魏晉時期,出現(xiàn)“蒿里”的稱謂。蒿里山曾建有規(guī)模宏大的蒿里山神祠,又名森羅殿。古語有云:“魂歸蒿里”,就是說人死了靈魂都要到蒿里山接受閻王爺?shù)膶徟校缓蟛拍苓^奈何橋,輪回投胎,
顏師古注釋:'死人之里謂之蒿里,字則高為蓬蒿之蒿,或者見泰山神靈之府,蒿里山又在其旁,即以高里為蒿里'。蒿里山就被公認(rèn)為:“聚斂魂魄無賢愚”的鬼都。
奈河'在泰山西麓的山河沿山勢而下,從大眾橋附近的大石峽起,經(jīng)泰城西部向南,出城后匯入泮河,這一段稱為奈河,清代顧炎武《山東考古錄.辨奈河》記:'其水在蒿里山之左,有橋跨之,曰奈河橋,世傳人死魂不得過,而曰奈河'后漢書 烏桓傳》:“如中國人死者,魂神歸岱山也”。又《許曼傳》:“自去少嘗篤病,三年不愈,乃指泰山請命。”
《神寶寺記碑》記載,泰安城分三界,紅門以上是天界,奈河以東是人界,以西則是地獄。如今在看泰安蒿里山和奈何都有一種陰森的感覺,在奈何和蒿里山也多發(fā)生靈異事件,難怪泰安本地人在晚上都不敢接近這兩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