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李商隱詩歌集解》(中華書局1988年版)。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25歲舉進士,處于牛李黨爭中間,不斷遭受排擠,始終在各藩鎮幕府中任幕僚,貧困潦倒一生。其詩頗有憂時念亂之作,其愛情詩多題作“無題”,深情綿邈,綺麗精工,影響較大。
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她說要來相會,其實是句空話。自從上次離去后,就再也不見蹤影。“我”在樓上苦苦等待,直到月上西樓,五更鐘響。這兩句寫詩人等待情人赴約時的焦灼與惆悵。。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詩人在睡夢中由于夢見遠別,悲啼不能自已,于是夢醒后馬上提筆寫信,心情急切,連墨還沒有研濃就急著動筆了。這兩句極寫相思之深。。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燭光照亮了半邊繡有金翡翠的燈罩。蘭麝芳香,殷殷浸過繡有芙蓉花的被褥。富麗豪華的生活,更反襯出心緒上的孤寂。金翡翠,指上面繡有翡翠的燈罩。繡芙蓉,指繡有芙蓉花的被褥。兩者都是古代詩詞中愛情的象征。。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劉郎,指東漢時的劉晨。傳說劉晨和阮肇于永平中同入天臺上采藥,遇見兩位仙女,成為眷屬,居留半年,回家之后,子孫已歷七世。重返仙境,已不可復至。一說是漢武帝服藥求仙的典故。蓬山,仙山之一,此指情人所居之地。這兩句中,作者以劉郎不能復還仙境喻指與戀人不能相見。。
欣賞指要
這首無題詩寫與所念的女子遠隔天涯,相會無期,情調感傷。如果說“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還透出些許渺茫的希望的話,那么“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則是毫無希望的企盼了。詩中景物清晰明凈而意境迷離朦朧,如“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寫的雖然是常見的夢會和寄書情事,但作者能反用其意,構思極巧妙,富有表現力;而“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句中的“半籠”和“微度”兩個詞,又十分恰當地寫出若有還無的溫馨感覺,可謂神來之筆,極能見李商隱遣詞造句之功。人們向來以“深情綿邈”和“綺麗精工”來評說李商隱的無題詩,確非虛語。
有關資料
“來是空言去絕蹤”,起得很突兀,寫“來”是陪襯,是假的。寫“去”是主,是真事。所思既不來,空待著的是“月斜樓上五更鐘”,三、四兩句實是寫夢既不成,書亦難達。“啼難喚”,“墨未濃”,均系反語見意,實則情態執著,有無可奈何之感。五、六兩句,系虛擬想象之詞,描摹閨中陳設及帳褥之華麗光彩香艷,這樣美好境地,徒為想象而已。末兩句,“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用漢武帝追求仙山不達的典故,但末句則更進一步地擴蕩開來,寫離愁真是無邊無際。
(金啟華《百家唐宋詩新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