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姚晨的一段哭戲上了熱搜,這一段戲,出自正午陽光的新劇《都挺好》。
和劇名一點都不相符,這劇講得是老蘇家的一地雞毛。
姚晨扮演的蘇家老三蘇明玉,來參加母親的葬禮,葬禮進行到一半,她和郭京飛扮演的蘇家老二蘇明成起了沖突。
蘇明成嫌妹妹參加葬禮還要忙工作,直接破口大罵:“你不想來就不要來,你不配做蘇家的人。”
一氣之下,蘇明玉開車離開,她將車停在路邊,一時間所有的委屈,心酸涌上心頭。
在家人眼里,她是冷漠的。
母親去世前,她幾乎不和家里來往,母親去世后,她沒在人前流過一滴眼淚。
在同事眼里,也沒好到哪里去,她心狠手辣,為達目的誓不罷休,多年的合作伙伴因裁員問題向她求情,她連眼睛都不眨。
任誰看,這都是一個近乎無情的都市女性。
可真的是這樣嗎?
當鏡頭對準蘇明玉的童年,你就會發現,她變成現在這樣是有原因的,而她的原生家庭,就是原罪。
蘇明玉,是蘇家的老三,也是家里唯一一個女孩,可母親重男輕女,她從小就是被忽視的那一個。
被忽視到什么程度呢?
吃飯的時候,母親只給兩個哥哥加雞腿。早餐,兩個哥哥永遠是火腿加雞蛋,她只有吃泡飯的份兒。這還不算,老大想出國留學,家里沒錢,母親就賣房子,老二結婚,母親賣房子給他買婚房。
蘇明玉呢?
要本復習資料,母親都不舍得買,更別說一千塊的輔導費了。她成績好,想考清華,母親卻不讓,逼她念師范,省錢。甚至不打招呼,就把她的房間給賣了,讓18歲的她睡在他們的房間里。
這樣的落差,誰能不難受呢?
后來忍無可忍的蘇明玉和母親據理力爭,母親卻說出這樣一番話——
你怎么能和兩個哥哥比呢?我們只負責養你到18歲,你以后還要嫁人,到老了,我們也不需要你養。
蘇明玉徹底寒心,和這個家斷了聯系。
小時候遭遇的種種不公,都轉化為她前進的動力,她憋著一股勁兒,勢必要出人頭地。
另一方面,原生家庭給她心里上留下的陰影,也讓她變得“不近人情”。
不知多少人在蘇明玉這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又有多少人,在二三十歲的年紀才發現,自己的生活狀態,性格和種種人生選擇,都和童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就像《歡樂頌》里說的那樣:“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深以為然。
特別是那些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人,那些傷害,或許要用一輩子去消化。
02
有一種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是心理上的。
曾看過姜思達的一個訪談,至今印象深刻。
姜思達在里面說,自己其實是一個相當沒有安全感的人,他對誰都不信任,哪怕是最愛的人。
誰能想到一向樂呵呵的他,也會有這樣脆弱的一面?
但他變成這樣,離不開父親的影響。
他小時候父親經常不在家,不是朋友聚會,就是忙于應酬,這就導致了他父愛的空缺,不僅如此,他父親情緒也不穩定,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對他非打即罵。
這些都讓年幼的姜思達心生恐懼。
姜思達說:我沒有安全感,不知道他下一秒會做出什么事情。
長大后,他媽媽問:“你希望三個人團聚嗎?”姜思達哽咽著說:“不希望,不希望。”
都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可有些傷口,哪有那么容易愈合?
劉亮程說: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到。那些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人,他們身上的“雪”別人看不見,只能自己躲在暗處,默默舔舐傷口。
還有一種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是感情觀上的。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受原生家庭的影響,長大后對愛情和婚姻都極其不自信。
金像影后春夏,就是其中一個。
她家所有的女性都離過婚,她說:“我真的無法從我們家任何女性身上,看到婚姻幸福的影子。”
其實她對愛情是向往的,但她總擔心,一旦邁入婚姻的殿堂,感情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
因為她從小就看到了太多婚姻中的不幸,所以她也沒有信心,將一段婚姻經營好。
就連一向活得通透的高曉松,也離不開原生家庭的束縛。
高曉松說,自己以前不相信原生家庭這個東西,直到40歲后他才發現,自己年輕時,不喜歡別人干預,愛較勁的一面,其實都和自己的父親有關。
他本以為,自己早就擺脫原生家庭,后來才發現,他一直沒有走出來。
他和父親的關系很差,從小沒有問過父親一個問題,也討厭父親對自己的干涉,這些都在有意無意影響著他......
所以很多時候,父母不會意識到,自己一個小細節,就會給孩子帶去不可磨滅的影響。
原生家庭就像是一個圈。
多少人掙扎了一輩子,都無法逃離。
03
馬東在《奇葩說》里問過武志紅這樣一個問題:
很多人把長大以后的所有不順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礙,過不了的接人待物的那些門檻,都歸結為原生家庭,有那么嚴重嗎?
武志紅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有!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針沒有扎在你身上,你永遠不知道有多疼——
小時候不被父母重視,長大后變得缺乏安全感
小時候在父母的語言暴力下長大,長大后變得極其不自信
小時候在父母的爭吵中度過,長大后變得不信任感情
我知道,原生家庭給你帶去的痛苦,花再多時間也難去釋懷。
但你的人生,不應該淪為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正如東野圭吾說那樣: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么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
原生家庭,就是一個分水嶺。
有人因為原生家庭心懷憤懣,陷入桎梏中不可自拔,為此搭上自己的一生。
但也有人,憑借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把原生家庭欠自己的那些,都贏了回來。
像是蔡少芬。
嗜賭成性的母親“吸干”她的血,她也抱怨過命運的不公,可后來她遇到張晉,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把日子經營成所有人都羨慕的模樣。
再像是蘇明玉。
雖然對原生家庭有恨,但她選擇把這些恨,化為前行的動力。
《都挺好》中有這樣一段臺詞,讓人印象深刻——
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也可以選擇放下。
我想,對很多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人來說,不原諒很容易,放下卻很難。
但還是希望,你的后半生,能為自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