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風暮雨
一直以來,“醫鬧”都是令醫院頭疼的難題,尤其是職業化的“醫鬧”,更是讓醫患關系雪上加霜化。
職業“醫鬧”們游走于各大醫院,通過擾亂就診秩序的方式,替醫療糾紛當事人向醫院索取巨額賠償,在當事人得到賠償后,他們再與其“分紅”。
更加可怕的是,有些職業“醫鬧”并不知道自己違法,他們甚至認為自己是在“替天行道”,是“劫富濟貧”的現代版“梁山好漢”。(1)
“醫鬧”對醫患關系造成的危害暫且不論,單以他們自詡為“劫富濟貧”的“梁山好漢”來說,尚有值得商榷之處。
要知道,“醫鬧”的偶像,《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們,劫富不假,但是卻從未濟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梁山好漢們是洗劫為富不仁、接濟貧窮苦難的英雄,是替天行道的正義化身!可是,翻遍整部《水滸傳》原著,梁山好漢劫富的事例能找到不少,濟貧之事卻是一片空白!
原著中,有梁山多次洗劫貪官、富戶、州縣的描寫。
晁蓋等人“七星聚會”后,智取生辰綱,劫走了大名府留守梁中書送給岳父蔡京的十萬貫壽禮。
晁蓋是朝廷的“保正”(管理500戶),也是當地有名的財主,不差錢,他們幾人將十萬貫壽禮瓜分之后,納入自己的腰包,并沒有接濟窮人。
事情泄露后,遭到官兵追捕時,晁蓋等人攜帶全部財產上了梁山,企圖用重金收買王倫,以換來一處落腳之地,后來發生了林沖火并王倫一事,晁蓋正式成為梁山之主。
“三打祝家莊”之后,得糧米五十萬擔,宋江大喜,下令“把祝家莊多余糧米盡數裝載上車;金銀財賦犒賞三軍眾將;其余牛羊騾馬等物將去山中支用(2)”;
攻破高唐州后,宋江下令“把府庫財帛倉糧米并高廉所有家私,盡數裝載上山(3)”;
攻克曾頭市后,宋江下令把“抄擄到金銀財寶,米麥糧食,盡行裝載上車,回梁山泊給散各都頭領,犒賞三軍(4)”;
占領東平府后,宋江下令“開府庫,盡數取了金銀財帛;大開倉廒,裝載糧米上車(5)”,運回梁山。
梁山108將聚義排座次后,依然從事搶劫的勾當,要么下山打劫,要么洗劫過往的客商、官員,或者搶劫方圓二三百里內的富戶、財主。
原著寫道“……原來泊子里好漢,但閑便下山,或帶人馬,或只是數個頭領各自取路去。途次中若是客商車輛人馬,任從經過;若是上任官員,箱里搜出金銀來時,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納庫公用,其余些小,就便分了折莫。便是百十里,三二百里,若有錢糧廣積害民的大戶,便引人去公然搬取上山,誰敢阻當。但打聽得有那欺壓良善暴富小人,積攢得些家私,不論遠近,令人便去盡數收拾上山。……(6)”
在接受朝廷招安之前,梁山共洗劫了“千百余處”,每次都把錢糧運回山上,并未濟民。
整部《水滸傳》中,梁山一共有四次出于不同目的而散錢糧給百姓的行為:
1,報恩:
攻占祝家莊后,因為鐘離老人對石秀等頭目有指路之恩,宋江賞賜給他一包金帛,然后放棄屠村的念頭并賞給每戶村民糧米一擔。
鐘離老人稱祝家莊共有“一二萬人家”,按照最高兩萬戶人口計算,梁山共散出2萬擔糧米,但是,梁山在祝家莊共得到糧米50萬擔,減去散出的,凈賺48萬擔。
2,補過:
攻打青州時,由于解珍、解寶在城內放火,燒毀了一部分民居,梁山占領青州后,送給受火災的百姓糧米救濟,“計點在城百姓被火燒之家,給散糧米救濟”。
即便如此,梁山并未空手而回,依然大賺了一筆:宋江下令“把府庫金帛,倉廒米糧,裝載五六百車;又得了二百余匹好馬(7)”全部運回梁山。
3,順水人情:
打下大名府后,宋江下令“把大名府庫藏打開,應有金銀寶物都裝載上車子;又開倉廒,將糧米濟滿城百姓了,余者亦裝載上車,將梁山泊貯用(8)”。
大名府是北宋王朝的“北京”,人口眾多,如果把糧米全部接濟百姓,府庫恐怕早就為之一空,哪有多余的糧米讓宋江搬回梁山呢?
所以,當時的情形應該是宋江把超出梁山人馬運輸能力的那部分糧米分給了百姓,反正也帶不走,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4,五五分:
攻克東昌府后,宋江下令打開倉庫,“就將錢糧一分發送梁山泊,一分給散居民(9)”,這一回,宋江主動將倉庫一半錢糧分給百姓,這也是整部《水滸傳》中梁山唯一一次主動接濟百姓。
不過朝廷州縣倉庫儲備的錢糧,應當是在旱、澇、蝗等災荒之年用來賑災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錢糧原本就是屬于當地百姓的,而且是關鍵時刻用來救急的。
梁山把錢糧分給百姓,不過是物歸原主罷了!和劫富濟貧和救濟窮人沒有任何關系!
那些被梁山好漢洗劫一空的州縣,一旦出現災荒,屆時將有無數百姓死于非命吧?這筆賬應該算到梁山好漢們的頭上吧?
引用資料:
(1) 楊穎、王朝閣 ·《自稱“梁山好漢” “劫富濟貧” ,醫鬧讓醫院鬧心》
(2)《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3)《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4)《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5)《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6)《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7)《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8)《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9)《水滸傳》·第六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