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回家過年不﹖”現在這個時段,是外打拼的朋友見面最溫情的問候,隨便這么一句話就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如同多年未見的知己,一下有了許多話語,戀戀不舍,難舍難分,有的甚還會相約一起回家、一起過年!
的確,現在快過年了,想想自己在遠離家鄉的地方,心甘情愿干那些又累又臟的活,只是為了在家里的父母孩子過得好一點。又有一年未與父母孩子見面了,為了彌補對父母孩子的虧欠,這回家過年的興奮心情顯得那么迫切!
這是以前在外打拼朋友的想法,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想法不同了,他們在外打拼的時間有十多年的、二十年的、甚至有三十年的,他們有的父母不在了、兒女成家了,對家里的掛念就沒什么了,過年回不回家已不那么重要了!
以前是綠皮火車,大家為了脫離貧窮坐上了火車,坐的人是很擁擠,大家都很興奮,可以改變自己的家庭條件了;而現在是高鐵、高速公路,坐的就不用擁擠,舒服多了,可心情并沒有以前那么好,或許是已經習慣了、麻木了!
是的,為了生活每年都是如此,在火車上來來去去,也是太熟悉了,想不麻木都有點難!而在家里的時間是一年比一年少,對家里的概念是越來越模糊,對在外打拼的地方卻是越來越熟悉,這到底哪里是故鄉﹖哪里又是遠方﹖
故鄉﹖遠方﹖早已沒有人浪費時間去考慮這些問題了,想想這有用嗎﹖有意義嗎﹖考慮了又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又何必呢﹖是的,遠方曾是我們向往的地方,現在卻在這里工作;而故鄉是我們長大的地方,現在卻成為了遠方!
是的,我們為了生活四海為家,雖然心里有說不出的辛酸,只是大家都是如此,就不那么覺得了!所以,“你今年回家過年不﹖”這隨便一句問候,讓大家有了溫暖、有了親切感,就如同在外看到一起長大的伙伴,特別興奮!
“回不去的家,還叫家嗎﹖”這是我聽到最多的一句回答,說出了多少人的心酸,一年又一年在外地,父母老婆孩子也隨自己在身邊,家里的房子早已破敗,親戚朋友也已疏遠,田里地里不知怎樣,這樣的一個家還可回去嗎﹖
回答還有多個版本:“在外漂泊這些年,不回家過年也習慣了,年味越來越淡,回家也找不回那種感覺了!”“欠的債多了,回家怕碰到要債的人,還是不要回家了!”“現在家里父母不在了,房子也破了,回家也沒有什么意思了!”
有人說:回不去的家,叫做鄉愁;挽不住的人,叫做遺憾;放不下的事,叫做執念。這里的每一樣,都是要人命的東西。趕著自己還走得動,一年回來一次還是有必要,不然你的鄉愁、你的遺憾、你的執念會壓得你喘不了氣!
有人說:“回得去的叫家,回不去的叫故鄉!”是的,一個家如果很久沒有回去,不是被別人占領就是雜草叢生,常回家看看,為家注入新生力量,是我們每一個在外打拼的人的責任,所以說回不去的的人,應該是多年未回家了!
“快過年了,回家過年不﹖”有人回答:“回不去的家還叫家嗎﹖”如果是我,肯定不會是這樣回答,而是這樣回答:“回家,肯定是要回家,要不我們一起回家,談談今年的成敗得失、來年的向往追求,一起走向未來的輝煌!”
寫于湘南千年水鄉古鎮大浦
2022.1.4.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