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即使沒有錢,可有信用卡和各種網貸,購起物來也是很方便;而各種購物平臺上的物品是千奇百怪、應有盡有,好多年輕人在平臺的支持下,已培養出了好多壞的習慣!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要培養一個好的生活習慣,要知道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問題,也不是超越別人,而是超越自己;而人生最壞習慣,就是“奢、逸、驕”這三種壞的習慣!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一位令人敬佩的臣子,被世人稱為“千古第一完人”,他給家人寫的家書被后世整理編輯,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家敗離不得奢,人敗離不得逸,討人嫌離不得驕”,對為人處世有很大的幫助!
這話一直是他做人的標準,警醒自己也是在提醒后人,正因為他能嚴于律己,才成為人稱頌的“完人”。一來成就了自己,二來成就了家族,他的后代人才輩出,延續了良好的家風,使得曾家后代從未出過敗家子。
其實我們誰不想“奢侈、安逸、驕氣”﹖但這是要有實力的人才可做到,可他們不會做;因為他們知道“勤儉、節約、謙虛”傳統的美德,是我們成功的基礎,應該好好繼承;那“奢、逸、驕”究竟是怎樣解釋的呢﹖
一、家敗離不得“奢”
先看“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的“家敗離不得奢”。“奢侈”的克星就是“節儉”,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是說只有依靠內心安靜才能修養身心,只有依靠儉樸的作風才能培養品德。
詩人李商隱曾有詩曰:“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之河中,文章何其之多,浩浩湯湯的道理之中,古人對富貴之論,皆歸結于“勤儉”之道,而歷史上那些富貴家族的沒落,均是因為奢華浪費之風!
毛主席則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作為“治國”的方針,奠定了美好的基礎,才有我們現在的富裕生活;《朱子家訓》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節約是種美德,當從小事做起!
看看歷史上,無論是夏朝的桀奢淫無度、商紂王的酒池肉林,還是兩晉奢侈斗富、隋朝隋煬帝好大喜功,又或是晚唐的享樂奢侈、晚清八旗的奢侈腐化......他們最終落得個國破人亡,可見“奢”是人事必敗的根因。
二、人敗離不得“逸”
誰不想擁有安逸的生活,可享受榮華富貴、貪圖安逸的生活會讓人失敗!那些盡情享受安逸生活的人無異于是在喝毒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說得明白,一味地沉迷于安樂之中,只會讓我們的身體機能不斷退化。
《左傳·閔公元年》有一言:“宴安鴆毒,不可懷也”,其意是說貪圖安逸等于飲毒酒,不可懷戀!要知道憂患雖是在對身心折磨,但鍛煉了自身的意志力。因此活著要有憂患意識,絕不能得過且過,沉迷安逸生活!
后唐莊宗最初勵精圖治,振興國家,取得成功,而后來安逸享樂,沉溺歌舞,導致亡國。享安逸不圖上進的人,永遠都是固步自封的,通常他們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再也沒有憂患意識,安逸享樂,最后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自五千年文明以來,對于安逸的認識從未改變,我們要創造安逸的生活,但絕不是享受安逸,要有憂患意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無論是古代的經書還是史書,都強調這一點。
《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只要活著,就應該在憂患苦難中磨練自己。可以說這是一種矛盾,多數人都在追求安樂,卻不知安樂只能讓我們退化。而憂患雖然令人痛苦,卻是我們堅強品質的磨刀石。
三、討嫌離不得“驕”
要說討嫌離不得“驕”,父母和老師總是教我們“勝不驕,敗不餒”的人生道理,正所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人一旦驕傲自滿了,就會把自己抬高一個層次,居高臨下地看著身邊人,對他們呼來喝去的。
長此以往,他如果一起這樣高高在上,就沒有人愿意再跟他交往了,他的“驕傲”讓別人丟了尊嚴和面子,別人也得保持自己應有的尊嚴和面子,這樣與他交往的人就會越來越少,也沒有人愿意幫助他了,他何談成功﹖
一代傳奇心理學宗師王陽明留言教育后人:“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意思就是人若是驕傲了,那么很多方面都放松下來了,這時候是最容易被別人趕超的。自古以來,驕傲就是在自取滅亡!
古語云“滿招損,謙受益”,莎士比亞也說“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其實真正的高人不會顯擺自己,更不會刻意表現自己,而是胸懷大志,泰然處之。只有弱者才會表現自己,刷他的存在感。
《論語》中說:“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所謂“君子泰而不驕”,就是一個人有大志、有定力,泰然自若,沒有一種驕矜之氣。而小人是什么?就是一個人張揚、傲慢,表現出處處驕傲,甚至處處攻擊他少。
鄭板橋曾提有一聯說:“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君子愛竹,是因為竹子疏朗瀟灑,素有謙謙君子之風;君子愛梅,是因為梅花不畏嚴寒,暗發幽香。所以,古人用竹子和梅花來稱贊一個人做人做事的風格!
為人當如梅竹,人人敬而親之,更不可能討人嫌。相反,驕傲是一種顯而易見的愚昧,沒人會為這份情誼買單。所以人不可無傲骨,但不可有傲氣。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則是內心的風骨。
“家敗離不得奢,人敗離不得逸,討人嫌離不得驕”,這“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的治家思想,說出了我們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確,在現在這樣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下,也是我們應該保持的一種品質,才有成功的前提!
人生如溪,一路上總有磕絆曲折,幸運的時候,能夠無阻無礙,順流而下,抓緊時光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但要審時度勢,準備面對下一段坎坷,這才不至于在突然面對大起大落時措手不及,從而跌入谷底,一蹶不起。
書于湘南水鄉古鎮大浦
2020.12.1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