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園中憶蒲翁
癸已仲春發山東,晉中同事三人行,
磁都淄博考商務,留仙湖路華館停。
偷閑打車聊齋園,松崗起伏憶蒲翁,
當年鄉試稱神童,落筆如飛眾人驚,
無奈運勢不與人,陰差陽錯屢無名,
惆悵旋鄉離京去,一生困頓由此行。
棲身畢家授私塾,擺攤柳泉好采風,
是處恰值青州道,士農學商多此經,
奇聞異事入耳目,夜深捉筆苦煉精,
一二五十又千百,聚沙成塔結集成,
說狐談鬼非本意,表象之后見真衷,
刺貪刺瘧揚天道,滿腹悲愴五百中。
今人譽美小說王,誰思生前皆困境?
時不見許心中痛,祁福滿井終無憑,
文業不隨俗世走,大浪淘沙天地情。
留仙湖前人接踵,一草一木均入影,
昔日無聞蒲家莊,煥發青春成新景,
天眼如車行公理,只嘆身前恨無名,
世人俗眼多勢利,高士行尸一般同,
豈知紅塵漫漫處,金玉如山終空冢!
淄博之行碩果豐,尋哲辨經理愈明,
國慶無眠詩記此,千秋萬代大道行!
附注:
1、聊齋園坐落在清代著名文學家、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先生的故里——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蒲家莊。該園是以蒲松齡的巨著《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內容為主題的大型旅游景區。園內建有蒲松齡藝術館、狐仙園、石隱園、柳泉、宦娘、聊齋宮、松齡墓園、觀狐園、俚曲茶座、滿井寺等景點。聊齋園設計獨特、新穎,建造恢宏、壯觀,為華夏一絕。
2、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詩中所說“五百”,系約數,便于記憶。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所著又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于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
3、柳泉,原名滿井,地處溝壑,風景秀麗,是一處古老文化遺跡。當年此井水常滿,外溢成溪,周圍植柳百章,環合籠蓋。蒲公曾在井側茅亭處,以泉水設茶采風,搜集素材,創作《聊齋志異》。
4、滿井寺坐落于聊齋園內,位于柳泉眼正東略偏北。蒲家莊舊稱“滿井莊”,概由柳泉水長滿溢而來,滿井寺因位于滿井莊而得名。
5、留仙湖公園與淄川服裝城相毗鄰。公園以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先生的字“留仙”命名,水陸面積100公頃,是一個以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中西式相結合的集吃、住、購物、游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相傳,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先生南游歸來,路經此處,看到清風徐徐,長堤逶迤,垂柳婀娜,碧波微蕩,漣漪多姿,恍如仙境,他頓覺神曠神怡,流連忘返,在此處垂釣詠詩,竟數日不思歸路。因此,這個湖就以他的字“留仙”命名。
打落紅塵的金梅 2013年10月1日晨5時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