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老大,31年1型糖友,無并發癥,經常組織糖友活動,并多次組織為困難糖友獻愛心(如之前的安徽雙胞胎姐妹),糖敵社記者。
低血糖對于眾多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是一種急性并發癥,特別是對于靠注射胰島素來控制疾病的患者,對于它的危害性的認識也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通過眾多病人的體會,醫生的總結來逐步加深的;而我也是通過這30余年的病史,通過使用多種注射方法,多種注射制劑來逐步加深的,今天我也將我的體會總結如下,供大家共同探討研究。
首先我和大家先討論一下低血糖的定義:醫學上一般將糖尿病人血糖值低于4.0mmol/L才稱為糖尿病人低血糖了,而多數的醫護人員也往往認為只有在血糖接近或低于4.0mmol/L才會出現低血糖的若干癥狀,如出汗、心悸、饑餓等。
而實際上病人的低血糖癥狀是因人而異的,而血糖值也是因人而異的。我根據多年的患病經歷和我所接觸的眾多的病友的情況總結的一般情況是這樣的:
①新患病的病人,因確診前的血糖值較高,而確診后采取了相應的降血糖措施,因此當血糖值達不到4.0mmol/L以下時,就會出現相應的低血糖癥狀,如饑餓感;
②長期患病而控制的并不好的病人,一旦采取了對癥的降血糖措施,將血糖有所降低但是達不到4.0mmol/L以下時,也會出現相應的低血糖癥狀,如出汗,心悸;
③病程長但是血糖控制的相當嚴格的病人,即使血糖值達到4.0mmol/L以下時,也不會出現低血糖的癥狀,直至昏迷。
病人情況分類
4.0mmol/L標準
反應
新患病的病人
≥4.0mmol/L
會出現相應的低血糖癥狀
如饑餓感;
長期患病而控制的并不好的病人
≥4.0mmol/L
會出現相應的低血糖癥狀
如出汗,心悸;
病程長但是血糖控制的相當嚴格的病人
≤4.0mmol/L
不會出現低血糖的癥狀,直至昏迷
其次我簡單的給大家分析一下以上三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和癥狀:對于①②兩種情況的分析是大同小異的,都是因為前期的血糖過高,而因為采取了對癥有效的降低血糖的措施,才會出現類似于低血糖的癥狀,這兩種情況出現的癥狀往往先是渾身發熱、出汗,其次才是心悸和饑餓,而即使達到了饑餓,那么血糖值也不一定達到或低于4.0mmol/L;
對于③種情況的分析則需要細致和特殊一些,因為長期的病史往往使病人的糖閾值有所改變,特別是血糖控制嚴格的病人,他們的血糖閾值往往偏低,即當血糖值接近或低于4.0mmol/L,也不會有任何的低血糖癥狀,個別的患者血糖值達到0.8mmol/L也不會有任何的低血糖癥狀,而這些病人的低血糖癥狀則通常先為精神的異常,如大聲言語、躁動、平衡能力差、固執等,其次就會因血糖的過低而發生抽搐,最后則是昏迷。
下面我也給大家分幾種情況來介紹一下對于低血糖出現后的救治:
①對于簡單的低血糖,通常也就是上面我所舉的第一、二兩種情況,因其血糖尚未低4.0mmol/L或剛剛達到4.0mmol/L,因此一般進食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后休息一會就可以了;
②對于上面的第三種情況則在于預防和早期的救治,一般在出現早期精神癥狀的時候可少量飲用碳酸飲料(比如50CC雪碧)或者15克的葡萄糖水,待15分鐘后復測血糖,當血糖值高于4.0mmol/L后再適當進食含糖食品,比如水果等;另外也應該時時處處隨身攜帶一些碳酸飲料或者葡萄糖片,以避免出現意外。
據最新研究表明,當糖尿病人血糖到達或者低于4.6mmol/L時(目前《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求空腹血糖在4.4-7.0之間),體內的若干種升糖激素就便開始起效,因此很容易造成當血糖到達或者低于4.0mmol/L的時候,出現進一步的低血糖癥狀,而糖尿病人的飲食再補充則造成血糖在雙重作用下的升高,所以目前對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盡量要求不低于4.6mmol/L,尤其是老人和兒童。
對于低血糖的預防則要求病人隨身攜帶用身份證復印件制作的卡片,卡片上應有如下幾項:①可能出現的情況及癥狀②家庭聯系電話③出現情況后的緊急救治方法④長期就診的醫院及聯系的醫生姓名⑤能夠隨時聯系到的家人的聯系方式,以便旁人通過卡片能夠隨時和病人的家庭、家人聯系,同時也能夠爭取在第一時間將病人送到醫院并采取及時、對癥的救治方法;同時病人在疾病控制穩定后應該養成隨身攜帶一些碳水化合物和碳酸飲料的習慣,以備萬一的出現,這對于長期病程的老病人尤為重要。
眾所周知,低血糖的危害性不僅僅局限于病人的身體,更重要的還有損于病人的大腦中的海馬結,造成糖尿病人認知功能的障礙,人的大腦是由大量的神經中樞細胞組成,而這種細胞是無再生性的,因此如果低血糖的時間較長,性質較重,那么腦細胞將會因為缺氧而造成永久性的損壞,因此對于低血糖還是在于防而不在于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