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與楹聯
韓崇文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篇轉自《黃河晨報》的文章:《兩個名家與兩副趣聯》,文中說“ 賈平凹和翟德年是文藝界兩大名家。一個在西安,一個在北京,一個是名揚中外的大作家,一個是譽滿京華的書法家。但兩個都是戲迷,都觀賞過運城市蒲劇團的演出,都曾為演員們寫過一副趣聯。”
為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不得不多引用一些文字。“平凹意猶未盡地說:“俊英、關明、有芳、仙容主演的《西廂記》,雪變、大發主演的《宇宙鋒》給我印象很深,我把他們的名字編了副對聯,你們看行嗎?”說著揮毫寫道:“雪變仙容冬有芳;俊英大發山關明。”看是信手拈來,卻也頗有情趣。從字面上看,景雪變、李仙容、吉有芳、武俊英、張大發、郭關明六位主要演員皆名列其上,他去掉姓氏,只添了“東、山”兩個字,聯句頓時活了起來,抒情寫意,韻味無窮。雪花改變了冬天的容顏,嚴寒中猶有梅花芬芳;俊俏的花兒綻放奇葩,映照得山關一片火紅鮮明。多么美的意境,多么巧的構思。遺憾的是,當時一位領導看了對聯,委婉地提出:“我們的演員排名是有次序的,你把排后的寫到前面,萬一他們鬧情緒,不利于我們的工作啊!”一句話掃了平凹的興頭,他一句話沒說,順手把剛寫好的對聯就撕了,使我們失去了這一珍貴的墨寶,只記下聯句。
翟德年是我市臨猗人,曾書寫過《奧運會宣言》長卷,天安門城樓也收藏有他的書法作品。他對蒲劇情有獨鐘,蒲劇進北京,他是場場必看。去年市蒲劇團舉行四十年團慶,他特意從北京趕回,并帶來一副自撰自書的對聯相賀。聯曰:“梅開五六朵,河東有雪英華慧;風雨四十年,蒲苑逢春秀蘭香。”上聯嵌入六位梅花獎演員名字:向東、有芳、雪變、俊英、藝華、慧芳,說的是河東嚴冬有雪有梅,群芳競艷,繁花似錦,象征著河東戲曲充滿生機;下聯嵌入閻逢春、王秀蘭、筱蘭香三位蒲劇前輩、藝術大師的名字,聯意為經四十年風雨歷程,蒲苑迎來事業的春天,百花盛開,香飄梨園。有情有景,有聲有色,有昔日輝煌,有今朝碩果,構思巧妙,對仗工整,確屬難得的趣聯巧對。”文中的“構思巧妙,對仗工整”只說對了一半。構思巧則巧矣,對仗工整,恐怕是言不由衷了。
實際上,凡是名家,都有其“名”的原因,也有其“家”之所長。但是,對于楹聯,即使是名家,有的人精通,有的人不一定是行家里手。不能求全責備。《對聯(民間對聯故事)》 2010年10期 刊登過一篇《淺評賈平凹《廢都》對聯》,就指出其問題所在。事實上,作家中馬峰、二月河等人的作品中,都有不合律的楹聯。不足為怪。上述兩副楹聯,前一副不稱楹聯也罷,后一副是不合律聯,連楹聯都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何“趣”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