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汽車市場依舊火熱。最近,英國一家公司對外宣稱將推出一款雙座電動垂直起降(VTOL)無人機,能在12分鐘內帶領上班族飛越倫敦。而如果搭乘傳統的地面出租車的話,同樣的路程得花約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家公司的名字也很簡單直接,就叫Autonomous Flight(自動飛行)。
據每日郵報介紹,該公司生產設計的“無人飛的”能搭載兩個人,巡航高度為4.5米,飛行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10km,行駛里程約為130公里。
Y6S-a 雙座飛行器,由電池驅動。
創始人馬丁·華納(Martin Warner)表示,沒有搭載乘客的飛行汽車已經在肯特/薩里邊境附近完成了早期試飛。這些電動垂直起降機將成為城市交通的未來, 并且價格也不會像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昂貴,預計它將以2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8萬元)的中等價格出售。
英國民航局目前正在評估其無人駕駛航空旅行的規定。不過據馬丁透露,他們的第一輛自動駕駛飛行器Y6S-a將于3月飛向天空,并將在今年年底進行載人試飛。
“經過許多艱苦的工作之后,我很高興能夠說, 自動飛行現在不僅僅是一個概念了。我們正在建立一個完全自主的無人駕駛飛機艦隊(APDs),最終目標是解決交通堵塞和環境污染等全球性城市的問題。”
只要能夠滿足監管要求,他們生產的飛行汽車將在未來5年內向公眾開放。初步估計,乘客如果坐Y6S-a從希思羅機場到倫敦市中心,花費將不到25英鎊(約合人民幣222元)。
不過,任何一家飛行汽車制造商都必須面對如何在城市內起降、續航、安全性、空域管制等問題,尤其是乘客搭乘的安全性以及無人機遭遇網絡攻擊的風險性。
華納在接受Skynews采訪時稱,他們在制造時考慮到了系統的多余度容錯設計(即飛控計算機、傳感器等的配置都存在余度),如果單一的點出現問題, 飛機會降落或飛行到乘客需要的位置。
而對于自動駕駛系統潛在的網絡攻擊風險,華納說,進行短距離飛行的無人機會被序列化跟蹤,公司也必須在數據加密方面領先黑客一步并不斷地進行審查。
說到“飛行汽車”市場,如果是在幾年前聽到這個詞,你可能還會覺得它是一門不靠譜的生意。但如今,隨著出行領域的不少知名公司以及初創企業都紛紛對外表示要在2020年左右進行“空中出租車”的測試,甚至有一些都承諾直接生產并交付市場使用了,打“飛的”上下班已經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諸如Uber、空客、豐田等知名大公司都在大筆投資和研制飛行汽車。Uber承諾在2020年之前將 Elevate垂直起降飛機全面投入商用,此外它還和波音奧羅拉、貝爾直升機、巴西航空工業公司以及NASA等展開了合作。
Uber16年10月發布空中戰略計劃Uber Elevate
航空巨頭空客公司在去年3月的日內瓦車展上先行推出了一個叫Pop Up的飛行汽車模型,之后又流出了“Vahana” 飛行汽車的草圖:單座、電動、自動駕駛,空客最終希望能夠以140英里的最高時速飛行50公里遠。
汽車巨頭豐田聯合初創團隊Cartivator研制的SkyDrive將在今年進行載人飛行試驗,還計劃飛著去點燃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圣火。
初創企業的話尤以德國的兩家公司風頭最盛:Lilium和Volocopter,前者在去年9月獲得了由騰訊領投的B輪融資9000萬美元,后者則是在去年8月獲得了由奔馳母公司、歐洲汽車巨頭戴勒姆領投的3000萬美元融資。
國外眾多制造商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飛行汽車產品,中國企業也想從中分一杯羹。有的去收購,比如吉利在去年11月買下了美國Terrafugia公司,他們的概念飛行汽車Transition 有兩個座位,機翼可折疊,空中續航能達到640 公里。
有的則自己造,比如已經交付給迪拜進行試運營的億航184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它能乘坐1名乘客,采用純電動模式,最大航時為25分鐘。
飛行汽車市場在逐漸走向成熟,國內外公司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研制、試飛甚至是生產。預計最早在兩年之后(也就是2020年),我們可能就會看到無人駕駛出租車出現在某些城市的上空了。到時候你想不想去坐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