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圣人伏羲依河圖洛書作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時,根據先天八卦演繹出后天八卦,并進一步推演出六十四卦,作了卦辭和爻辭,即為《易經》?!妒酚洝た鬃邮兰摇份d:'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所以《史記》認為《易經》后面附加的文章是孔子整理、解讀易經時所著。
最原始的《易經》有三種,一是神農時代的《連山易》,從艮卦開始,象征“山之出云,連綿不絕“;二是黃帝時代的《歸藏易》,從坤卦開始,表示萬物皆生于地,終又歸藏于其中;三是周文王所著的《周易》,從乾、坤兩卦開始,意為包含天、地、人之際的學問。這三部《易經》的第一卦,反映我們的祖先看世界的第一視角,從高山到大地,再到天地創造萬物、天人合一的變化。《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失傳,只有《周易》流傳至今。
現存《周易》共十卷,分為《易經》、《易傳》兩大部分?!兑捉洝纺梭咧畷擦呢浴C控杂辛常韶援?、卦名、卦辭、爻辭組成,卦辭和爻辭都是經文,合稱為《易經》。《易傳》是戰國中后期先賢們對卦辭和爻辭的解讀、整理、補充。由《彖》上下、《象》上下、《系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共十篇文章構成,又稱“十翼“。
《易經》、《易傳》兩者合為一體才叫《周易》,現在也統稱為《易經》。
文章作者: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