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色公式——疊加原理

RGB和CMYK模式
色系
■ 黑白灰——無色系,在設計中不算顏色
■ 判斷屬于有色系還是無色系:
H(色相——顏色的相貌)
S(飽和度——濃度)
B(明度)
【R(紅光)G(綠光)B(藍光) 最大值為255】
色相值與代表顏色
色相值/度 | 0/360 | 60 | 120 | 180 | 240 | 300 |
代表顏色 | 紅 | 黃 | 綠 | 青 | 藍 | 洋紅 |
■ 飽和度和明度為100%時為純色
直方圖:

直方圖
① 左下角黑色最暗的部分,右上角白色最亮的部分
② 山峰代表顏色含量的多少、集中區域,峰值離哪個點近就調哪個,效果明顯
③ 調亮:增加白色和淺灰色、減少黑色和深灰色,調暗則反之

④ 調亮和調色分不同曲線,提高靈活性
調亮:CMYK/RGB曲線,
調色:對應顏色曲線
⑥ 紅色對立色為青色,色相值加180

色相環
調出色相環:選擇畫筆或吸管-三鍵 鼠標右鍵
設置色相環:編輯-首選項-常規-HUD拾色器-色相輪中
使用色相環:先選擇色相再選飽和度和明度
色彩搭配
(1)單一色系配色
■ 同類色

同類色30°
特點:具備一致性和協調感,但要注意文案搭配,否則畫面易單調。注意色彩明暗對比,并與主產品相呼應。
■ 鄰近色

鄰近色60°
特點:與同類色相比,增加了色相對比,更加豐富,但也一樣和諧一致,畫面感覺相對不易單調,也適合當漸變色使用。
(2)多色系配色
■ 對比色

對比色120°
特點:具有強烈的反差性,鮮明的對比效果能帶來豐富的視覺層次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但在色彩搭配上較難把控,容易不協調、雜亂刺眼。要控制好色彩比例或降低明度、飽和度,調和對抗性。
□ 等邊三角形對比色——
對比色的色系在色相環上彼此距離120度的位置上做連接

等邊三角形對比色
■ 互補色

互補色180°
特點: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和創意效果,但要注意面積比例,要有重點顏色,另一個作為氛圍渲染。
□ 四邊形互補色——
取色香環上的任意四個色相所在點構成矩形

四邊形互補色
配色秩序
配色秩序——色彩在整個配色所處的位置、面積等。好的配色秩序才能發揮每一種顏色的特質。
■ 顏色組成公式:
配色=主色 背景色 強調色 襯托色
配色=主色 副色 點綴色
■ 面積大小:
主色>副色>點綴色
主色最大,再到副色,點綴色最少但明顯,可以有很多種
■ 主色:
面積大,且純度高。
相比面積大但純度低、明度低的色彩,雖然面積稍小,但在畫面中一眼就能看到。
也可以雙主色,如利用互補色搭配
支配地位,要契合畫面主題,可影響整體感官、作品傳達的感受。
■ 襯托色:
為襯托主色而出現,
通常為主色的互補色或對比色,
不能面積太大或純度太高,否則會削弱主色
■ 背景色:(以產品為參考)
在主色背后若隱若現,實際支配整個畫面效果。
即使主角色一樣,背景色不同也會給人不同的感覺。
■ 強調色:
牽引提醒的作用通常在焦點的地方使用面積一般較小,面積越小,對比越強,越突出
應用操作步驟
新建畫布:750*1200像素
置入產品,吸取產品顏色,調整色相值,加度數,選出同類色(30°)、鄰近色(60°)、對比色(120°)、互補色(180°)
抄排版
填充文案
曲線調色:
判斷原來是什么顏色
要調成什么顏色
要添加什么顏色就進入哪個通道
先調整明度、飽和度,再調整色相
■ 或者看要加的那個顏色是由哪兩種顏色構成的,就加什么顏色
應用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