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http://wenda.tianya.cn/m/thread.jsp?tid=7d7ecd0134a1bfc7
吃母乳的大便就是稀糊狀,象蛋花樣,有些水、可是黃色的、綠色的,還可以有些粘條子。都是正常的。 等加了配方奶,輔食就會變稠的。 但也有母乳不耐受的腹瀉,體重不增,要到醫院兒科醫生才能診斷。
寶寶拉肚子能吃母乳 嬰兒腹瀉,是指兩歲以下嬰幼兒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胃腸道紊亂的癥狀。 引起嬰兒腹瀉的病毒因素有: ?腸胃炎:如果寶寶出現腹瀉,伴隨胃絞痛、嘔吐和低燒,這就是腸胃炎的癥狀。典型的輪狀病毒腸炎的癥狀是稀水便,有時大便像蛋花湯一樣。 ?細菌感染:嚴重的腹瀉伴隨嘔吐、絞痛、血便、發燒,可能是因為細菌感染而導致的,例如大腸桿菌或者沙門氏菌。所以如果遭遇如上癥狀,要及時就醫,以期能對癥下藥。 ?寄生蟲:寄生蟲很容易在群居環境中傳播,所以好的衛生習慣,比如經常洗手是阻止細菌傳播最好的方法。 ?抗生素:有些寶寶在接受抗生素治療的中后期,會出現腹瀉癥狀,這可能與藥物有關,和醫生建議一下,是否可以停用,或者更換藥物。 引起嬰兒腹瀉的飲食因素有: ?錯誤喂養。奶瓶喂養的寶寶,如果稀釋過程不當,也會引起腹瀉,所以要準確把握沖泡奶粉的方法。 ?過多飲用果汁。過多飲用果汁或者加糖飲料會攪亂寶寶的小肚子,引起腹瀉。專家建議,6個月以下的寶寶不要喝果汁,稍大的寶寶每天的量不能超過120ml。 ?牛奶過敏癥。牛奶過敏癥是很少見的,但是也是導致腹瀉的一個因素。如果寶寶易過敏,他會在喝完配方奶粉后幾分鐘到幾個小時之內出現腹瀉癥狀。如果你懷疑寶寶腹瀉與奶粉有關,要及時更換,及時咨詢醫生。 明了腹瀉癥狀: 媽媽要先了解寶寶正常排便是什么狀況,才能知道什么情況是不正常的: ?一般來說,新生兒一天排便5—7次左右,稍微大一點的寶寶則每天一兩次。 ?母乳喂養的寶寶,正常的排便一般呈黃色,很柔軟或者有液體表面。寶寶的排便會根據自己所吃的食物或者母乳中含有的特殊物質,而改變粘稠度和顏色,所以你的嗅覺會告訴你,什么地方不對勁。 ?奶瓶喂養的寶寶一天排便一兩次,顏色呈黃色或者棕色,像花生醬一樣粘稠,有點臭。 ?當寶寶開始吃輔食時,排便逐漸“結實”,但也會根據所吃的東西有所改變。 媽媽要仔細觀察寶寶的排便規律,偶爾一次的稀便不用過于擔心,但如果寶寶的排便規律突然改變——比平時次數更多,便稀,呈黃綠色泡沫狀,那就可能是腹瀉了。 呵護腹瀉寶寶 大多數的腹瀉狀況都不是很嚴重,只要寶寶有足夠的水分補給,沒有其他健康問題,腹瀉會在幾天之內痊愈。 1.水分充足。雖然腹瀉一般來說不會太嚴重,但如果出現脫水就很麻煩了,所以首當 其沖的一件事就是要補充足夠的水分,通過母乳或者奶瓶喂養補足缺失的水分,還可以配給一些鹽水,給寶寶服下。 2.禁止亂吃。不要給寶寶亂喝含糖飲料,這樣會導致腹瀉癥狀惡化。同時,在沒有醫囑的情況下,不能隨便給寶寶吃止瀉藥。 3.選擇喂補。專家建議,一些食物中含有合成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飯、土豆、面包、水果和蔬菜都可以安全食用。如果寶寶沒有食欲,也不要著急,只要保持水分充足,一兩天胃口就會好起來了。 4.耐心安撫。寶寶腹瀉過程中會感到不適,要盡可能地抱他、安慰他,同時要保持小屁屁的干爽,防止腹瀉引起的紅腫過敏。 TIP:研究發現,酸奶中的活細菌也會安全有效地減少腹瀉幾率,緩解腹瀉狀況。這是一種很容易的方法,尤其是對于喜歡酸奶味道的,一歲以上寶寶。 WARNING: 如果寶寶出生不到三個月就出現腹瀉,要及時就醫。超過三個月,遇到如下情況,要及時就醫: ?不斷嘔吐,精神萎靡; ?有脫水現象,例如嘴唇干燥或是6—8小時沒有小便; ?便中有血或者黑便; ?發燒:3—6個月,超過38℃;6個月以上超過39.4℃; ?拒絕進食。 防勝于治 1.勤洗手。如果是細菌性腹瀉,經常洗手是最好的防護措施,因為引起腹瀉的微生物很容易由手進行傳染。所以每次換完尿布或者上完廁所之后,都要用肥皂徹底清洗15秒。 2.洗凈食物。在給寶寶吃果蔬之前,要進行徹底清洗,因為有害的細菌也會通過食物進行傳播。 3.堅持母乳。特別是剛出生的寶寶,母乳是最好的抵御疾病的“良方”。 4.注意保暖。特別是寶寶的小肚子,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讓細菌有機可乘。
0 0 添加評論(0)
jfkbatorr09-08-13
堅決不能斷奶啊. 孩子大便后要及時洗屁股,輕輕擦干后涂點爽身粉. 怎樣才算腹瀉? 腹瀉的定義是指大便的‘量’、‘次數’及其中的‘含水量’增加。其實嬰兒每天排便的次數,隨個人體質及喂養方式而有差別。一般說來,從三天一次到一天三次都可以是正常的。喂母奶的嬰兒每天排便的次數會比喂配方奶粉的嬰兒多;較小嬰兒的排便次數會比較大嬰兒多。所以,與其強制規定排幾次便以上算是腹瀉,不如與各個嬰兒平日的排便‘習慣’作比較,只要排便的次數及量明顯的比平日多,或含水量大增成為稀便或水便就可算是腹瀉。 那些原因會引起嬰兒腹瀉? 可以依腹瀉期間的長短,將之分為二周以內的急性腹瀉及超過二周的慢性腹瀉。因為兩者的造成原因,及醫師的處理原則并不相同。 急性腹瀉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和食物過敏。感染性的腹瀉可以是病毒感染〈如:輪狀病毒,腺病毒,腸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沙門氏菌,志賀氏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過敏性腹瀉則導因于嬰兒的特殊體質,或因副食品添加不當而造成。有時服用某些抗生素也可能因改變腸道正常菌種的生態,而引起腹瀉。 慢性腹瀉則常見于對牛奶蛋白過敏,或醣類耐受性不良的嬰兒。有時嬰兒在急性腸炎之后,因腸粘膜受損,也會引起暫時性的果醣或蔗糖耐受性不良,導致較長時間的腹瀉。另有少數的嬰兒因為消化道較敏感,容易在每次進食后不久排便,這種情形通常每次排的量不多,且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沒有影響。 嬰兒腹瀉會不會造成什么后遺癥? 嚴重的急性腹瀉時,由于大量的水份及電解質的流失,容易造成脫水及電解質失衡。這兩個問題若不能即時加以改善,可能進一步造成體溫調節失常,心肺功能失常,休克,及腎衰竭。而慢性腹瀉的主要問題在于長時間的腸道吸收不良,導致營養不足,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 嬰兒腹瀉時應該如何照顧? 急性腹瀉時,最重要的是避免脫水及電解質失衡的發生。嚴重時,醫師會適時適情的處方止瀉劑及輸液治療的目的就在這里。止瀉劑,輸液治療,甚至抗生素的使用與否,自有醫師的專業判斷。家長在信任醫師的處置之余,可以透過醫師的建議,作一些配合性的處置。如,暫時停止添加新的副食品;喂食配方奶粉的小孩子,若腹瀉較嚴害,父母可依其嚴重程度,暫停或減半配方奶粉的喂食,待腹瀉慢慢緩解后,再逐漸調整回去。這當中可讓嬰兒服用醫用口服電解質液,以補充水份及電解質的流失。一般市售的運動飲料,電解質量不足且含糖量太高,不適合取代醫用口服電解質液,用于嬰兒。 但,當嬰兒嘔吐厲害,無法進食,或是腹瀉嚴重,已有脫水現象,使用口服電解質液已緩不濟急,就須要以點滴注射的方式來補充大量流失的水份和電解質了,否則,休克、腎衰竭很快就會跟著來臨。當嬰兒出現以下癥狀時,表示以已有脫水現象,須趕快送醫處理: 1. 嘗睡。 2. 嘴唇及皮膚干癟,失去彈性。 3. 尿量明顯減少或甚至無尿。 4. 干嚎,哭的時候流不出眼淚。 5. 囪門凹陷。〈一歲半以下的小兒,囪門尚未關閉,脫水嚴重時會出現囪門凹陷的情形,但須以直立姿勢來判斷。〉 對于慢性腹瀉的小兒,腹瀉已不如急性期的來勢兇兇,脫水、休克、腎衰竭的機會已較不高。此時家長需要注意的重點是,避免因長期吸收不良而引起的生長發育遲滯。對于因牛奶蛋白過敏或醣類耐受性不良而引起慢性腹瀉的小兒來講,如果可能的話,改回以母奶喂食是最好的方法。如果這樣作已不可能的話,可以和醫師討論,看看是不是該選用較特殊配方的奶粉。如: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不含乳糖的止瀉奶粉……等。 如何才能減少嬰兒腹瀉的機會? 預防勝于治療,與其讓寶貝嬰兒發生腹瀉之后再來亡羊補牢,不如事先多作防范。為減少小寶貝拉肚子的機會,父母在撫育幼兒時可參考以下的建議: 1.母奶是嬰兒營養供給的最佳配方:人喝人奶,牛喝牛奶,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今大多數的嬰兒,卻不由自主的喪失了這個權力。事實上,所有奶粉廠商無不竭盡心力想加減配方他們的牛奶粉,以求逼近人奶而不可得。天成的母奶,含有嬰兒成長必須的所有營養成份,嬰兒攝食后的吸收率最高,含有來自母親的抗體,永遠保持適當溫度。喝母奶的嬰兒,體內會有來自母親的抗體,同時提供腸道適當的酸堿環境,最有益于腸道內正常益菌的生長,因而抑制致病體的繁殖,自然減少了感染性腸炎的機會。同時母奶也不會有過敏或耐受性不良的問題。 2.因種種因素而不得不使用配方奶粉時,應使用新鮮,且成份及制造日期標示清楚的奶粉。除腹瀉較厲害時須稀釋沖泡以外,平常應按奶粉罐上指示的濃度沖泡。喂奶器具應注意清潔消毒。嬰兒若有慢性腹瀉的情形時,應和醫師討論是否該選用特殊配方的奶粉。 3.不論吃母奶或奶粉的嬰兒,到四到六個月大時皆須添加副食品,才能滿足嬰兒成長所須。而副食品的添加不當也是嬰兒腹瀉常見的原因之一。副食品的添加以一次加一樣為原則。同時每一新添加物都必須從少量及低濃度開始加起。如此才能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一旦發生過敏反應也比較容易猜出是那一種食物引起的過敏。 4.在各種病毒的流行季節里〈如:輪狀病毒在秋冬季節流行〉,應避免讓嬰兒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埸合。父母下班后,須先更衣,洗手甚至沐浴后才可親近自己的小寶貝,以免把病源由外面帶回給嬰兒。 生兒容易,育兒難。這是大多數年輕父母的心聲,但是,只要多一份知識,多一份細心,撫育幼兒的歲月會是一生中最甜美的回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