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一句話:“生活中,誰不以微笑掩飾悲傷?傷口痛時,默默承受,再累也要說。
看似心情好的人,也會躲在無人的角落偷偷哭泣;讓你開心的人,也會在你背后說三道四,說三道四。
人生總有一些陰暗面,只有自己才能明白。但我們真的希望有人能提供幫助。期望越多,失望就越多,心情難以平復。
因此,對親人暴躁,對外人和善,成了一種生活常態,其原因難以解釋。
01
人生不知所措。為了生存,我必須對外人微笑。
社會是一個巨大的舞臺,屬于我們的地方只是一個小小的夾層。你身邊還有人在拼命地和你爭奪這個“中間層”。
活著,就要笑著跟著,主動抽煙,跟著酒,請客吃飯等等。雖然有點虛偽,讓我不舒服,但我還是說了。
大人們,誰能做到不求助呢?誰能真正孤獨?求人必低頭,做事必求人。
有一種生存方式叫做“叢林法則”。
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接受弱肉強食,主動與人競爭。側身不行,就軟硬兼施,主動向別人示好。這是競爭或合作的必要步驟。
讓我們犯錯也是為了成就我們自己。我們總是要習慣這樣的生活。
02
高估親人的能力而沒有得到他們應得的幫助是令人失望的。
一位作家曾說過:“比別人的親人更討厭的人,也許就是我們自己的親人吧。”
親戚是你的直系親屬,也是你的家庭成員。一家人自然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同面對一切困難。然而,總有一些家人不幫你,反而與你作對。
幾年前,我的一個朋友打算出去讀書。
在辦理出國留學手續時,父母經常勸他還是要好好想想,最好還是放棄。我媽做事比較過分,動不動就含著淚教。
后來,這位朋友去了歐洲,并在那里扎下了根。
一位朋友說:“父母說放手,但他們仍然緊緊抓住綁住孩子的繩子,然后告訴別人孩子已經飛了。”
從小到大,父母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為了你好,沒有私心。但是當他們的建議和做法不適合你的時候,他們就會成為很大的阻力。
長大后,你會遇到很多困難,你總是希望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幫助你。當你發泄問題時,你愛的人不會幫助你,或者他們幫助的能力很有限。你從失望走向絕望。
比如你想在城里買房,你爸媽會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你,也就幾千元。你不能笑也不能哭。但是你知道,父母一輩子都住在鄉下,靠種地為生,這樣才有積蓄,這是非常難得的。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你和你愛的人之間的距離增加時,矛盾也會增加。即使是簡單的交流行為也會讓您生氣。
家庭中的矛盾,家庭外生活中的壓力,兩者加起來,你還能笑著面對家人嗎?
03
我一直把家當成發泄怒火的地方,希望有人能理解我。
小時候,我們和伙伴打架,輸了就哭著說:等一下,我去叫爸爸媽媽走。
你相信所有的感受都可以和所愛的人一起理解。
長大了自然會把感情留在家里。誰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家人?情緒爆發,這解釋了我的真實心理并揭示了它。
還有,親戚跟你打招呼的時候,你會覺得理所當然,沒必要還禮。如果哪天親戚跟你打招呼的次數少了,你會覺得他們太“麻木”了。
有一次回家過年。因為公交車晚點,一直到晚上九點多才到村里的汽車站。還好媽媽拿著手電筒來接我。但是我生氣了,也許是一路上太無聊了,也許是餓得很,很傷心。
一位作家曾經說過,“你不能為沒有風暴的海洋祈禱。那不是海洋,而是沼澤。”
家是休息和相愛的地方,但我們總是要走出家門,帶回家外的東西。
明知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卻又期待所愛之人了解自己。
04
很喜歡一段話:“自己人之間沒有什么關系,臭氣熏天,心情不好;多了笑,多了憐惜,多了猜忌和怨恨……只記得吵架要適時.閉嘴贏了。
善待家人是最難的事,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去做。
親不親,一家人,斷骨接筋。即使關系不是很好,當你陷入極度絕望的時候,站在你身邊的只有你的親人,他們不能給你錢,但可以給你安慰。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人生的道路上,有太多的事情要自己去承擔,即使生氣,也不能怪罪任何人。
當你真正堅強的時候,你就能咽下抱怨的眼淚;受傷的地方也有堅硬的傷疤,像盔甲一樣保護你。
難過的時候,深吸一口氣,笑著回家,好好說話。
我們的一生,看似漫長,不過是一日三餐和一夜好眠。
你周圍的人可能不理解你,但他們會愛你,不是嗎?